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17: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2025年7月3日07:30-10:00】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航天事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
用协调发展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
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地球、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
及其规律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针对空间的研究,起源于低层大气研究,逐步向高空
大气拓展。20世纪60年代后,卫星逐渐用于对地观测、对天(宇宙)观测,形成了空
间地球科学和空间天文学。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成为空间
科学的重要学科。空间技术是航天器及航天运输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
返回、控制、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起源于以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进入空
间技术。空间应用则是利用空间科学和技术成果服务人类社会的科技领域的总称。
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之间联系密切。空间科学在探索未知的发展道路上
不断向空间技术提出新需求,如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姿态测量与控制精度、更高的定
轨精度、更大的载荷与平台服务系统质量比等。空间科学对空间应用起着输出新理论和
新概念、提供科学支撑的作用;探索的新规律、创造的新理论一旦明确应用价值,将快
速被应用部门采纳,成为经济社会、大众民生的发展助力。空间技术对空间科学、空间
应用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快速发展的空间技术,激励着科学家思考如何将之应用于空
间科学任务以提出斯的空间科学计划、获得新的科学发现。因此,空间应用的发展依赖
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应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
不断提出新需求。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将空间技术的发展深度融入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中去,从而创造
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成果,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是国家发
展大局的客观要求、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然需求,也是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发展
方向。
(摘编自周建平、吴季《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协调发展的思考》)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院刊》:在空间中心的发展成就中,“双星计划”备受大家关注。您能
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双星计划”在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中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赤①:“双星计划”的研制是一个“从0到1”的重大突破。我国真正以科学发现
为目标的卫星在21世纪之前还是没有的。在2003年、2004年,有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这个机遇来自国际合作。当时欧洲空间局有4颗卫星,也称为“星簇计划”(Cluster计
划),更多的是小尺度的卫星,探测磁层空间的小尺度结构,但是大尺度相互作用相对
缺乏,所以当时就特别希望有一个国际伙伴能够来补上大尺度的缺口。于是空间中心的
刘振兴院士提出了“双星计划”。
“双星计划”跟Cluster卫星密切配合,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
“双星计划”,刘振兴院士提出了亚暴触发过程的“锋面触发”理论,后来形成了我们中
国的一个学派。“双星计划”的突破,一方面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的突破,另一方面让
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科学院院刊》:跟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现在的空间科学研究处于什么
状态?
王赤:虽然我国空间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跟国际上的一些空间科学强国相比,
我国总体的空间科学卫星数量偏少,标志性成果也偏少。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虽然驶
入了快车道,但总体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刊》:您认为在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合作应该如何
推进?
王赤:科学是无国界的,更多的是知识的探索、理论的研究。在整个航天领域当中,
空间科学是最容易开展国际合作的渠道。从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经验来看,开展国
际合作首先是要基于双方的互信和互相尊重,这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开展多
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另外,国际合作要促进双方交流,包括文化上的互相理解、科学家
之间建立友谊;更重要的是,国际合作要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外交。
《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研究空间的科学家,您当年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研究
空间的科学家应该具有怎样的视野和精神品格?
王赤:走上这条道路,来自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星星,有时候
看到一颗流星划天而过,就特别好奇流星从哪里来,又落到哪里去了?基于童年的一颗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