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用典技巧分析——从《塞下曲》说起
研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自主预习,能说出什么是人典、事典和语典。
借力课堂研学,会什么是正用或是反用历史典故。
【过程和方法】
1.能慧眼识典故,掌握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典故的方法。
2.能够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述边塞诗中的典故,说出其妙在何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唐代边塞诗,培养诵读唐代经典诗歌的兴趣。
【课前预习】
一、什么是典故和典故的分类
(一)什么是典故
本义:故,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例,典故指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旧事旧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来源于《后汉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今义:“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现代汉语词典》)
“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辞海》)
现在我们所说的典故,指的多是狭义的典故,也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二)典故的分类
1.人典
指历史人物典故。如三顾茅庐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刘备;指鹿为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赵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望梅止渴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曹操;纸上谈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赵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破釜沉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项羽。诗歌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就用了项羽这一人物。
2.事典
事典指引用古代故事或某人生平事迹以丰富诗意的写法。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秋思》)”中的“燕然未勒”就化用了“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历史故事。
3.语典
语典指变化前人词语,但沿用前人诗意的写法。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杜甫《赠韦左丞丈济》)”就化用了曹操《短歌行》里“老骥付枥,志在千里”一语。
二、典故的用法
(一)正用
与反用
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但又有所变化;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但是诗歌中的典故有很多都是混合使用的。
(二)明用与暗用
明用指能看出典故的原本的语句,而暗用则是指用典比较隐晦,人们须从典故字面意思与推测其原典意义,进而理解诗歌的创作意旨。
【课堂研学】
塞下曲
1.作者简介
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2.研学问题: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知识——写出两句表现“边塞诗主题: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典故使用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二、(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