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轻肥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7 轻肥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0: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轻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理论。
过程与方法: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指出其对比手法的特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理解《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居易忧民伤时,同情贫苦人民,控诉统治者的博大情怀;体会他重视友谊的精神。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学此文,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特别是最后两句的感情读不出来也在预料之中,这有待于学完整首诗后,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也许学生能体会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指出《轻肥》中对比手法的特点;解《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轻肥
一、导入:通过高一学过的《琵琶行》,让学生回顾有关白居易的知识。(多媒体显示,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划横线的内容)。
二、朗读,要求学生把握基调。(由于学生初学此文,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特别是最后两句的感情读不出来也在预料之中,这有待于学完整首诗后,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也许学生能体会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
三、题解。诗题一作《江南旱》,《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此处可提问学生:《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更倾向哪个题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写作文时拟题重要性的认识。
四、课文探究:
(一)宴会前。
1、谁“乘肥马,衣轻裘”?(宦官)
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夸赴军中宴”)
3、以怎样的神态去?(耀武扬威地赶赴宴会,此处可联系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政的历史进行讲解)
(二)宴会中。
1、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宴会的热闹场面。
(三)宴会后。
1、请你发挥想象,在草稿本上描述宦官们吃饱喝足之后“心自若,气益振”的神态。(此处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
(四)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描绘了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处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对比手法在此处的巧妙运用)
五、教师总结:
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六、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水庙:龙王庙,即求雨的场所。
这首诗是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1)背诵本诗。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选做题:找出更多对比的诗歌,试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比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