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有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7 20: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五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书写展示。请将下面的句子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老子》
二、积累运用。(4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风从天边来。在田野geng yun(
)的爷爷放下chútou(
)直起了
身子。不一会儿,Ii0kuo(
)天地间响起了他苍凉雄浑的歌声。我看见,他那古
铜色的脸庞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cf×iang(
);我看见,近处
:我看见,远处河湾里停泊着
一只小船,在风中飘摇,显得愈发miǎoxiǎo(
)。我不禁zheng(
),心
中一下子涌起了深深的juan lian(
)之情。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7分)
(2)展开想象,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使景物描写具有动态美。(2分)
2.选择。(16分)
(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天赋(ù)
山涧(jiàn)
扭扣
一碧万顷
B.憎根(zng)胚胎(pei)
欺诈
膘肥体壮
C.筹集(chu)五岳(yùe)点缀
养尊处优
D.瞑目(ming)弓督(n心)
徘徊
摩拳擦掌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句中加点的字与下列哪个
词中“誉”的意思一样?()
A荣誉
B.赞誉
C.誉满天下
D.信誉
(3)“炼”和“练”容易混淆,通过查阅资料,小李理解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意思。她在下
面的句子中依次填人,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大国工匠们高超精湛的本领,是她们苦
基本功,熟
技艺,并在无
数次失败中千锤百
而成的。
练:1.白钥。2.花生些煮热使柔软洁白,3.
炼:1.用火烧制。2.用心琢磨使
习,反复学习,多火地操作。4.经验多,精熟。
精炼。3.烹热炮制。
A.炼炼练
B.练炼炼
C.练练炼
D.炼练炼
五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内容很复杂,我怎么也画不好思维导图,垂头丧气地丢下笔。
B.明明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有时他还没思考好就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C.矜持不苟,每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美德。
D.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爷爷,奶奶虽然年逾一(七十岁),但身体硬朗。爸爸妈妈已过

(四十岁)之年,工作兢兢业业。而我正值(女子十三四岁),要用青春的双
手,去谱写人生的灿烂斜章。
A.花甲
不惑豆蔻年华
B.古稀而立及笄之年
C.羽冠
不8及笄之年
D.古稀不越豆蔻年华
(6)下列诗句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对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饿误的一项是(
A.妹妹七岁,胖墩墩的,像个小冬瓜,扎蓉两个麻花辫儿,粉红色的发带像两只飞舞
的蝴蝶,最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外貌描写)
B.听了大家的赞美,她双颊泛起两朵红云,醒出动人的微笑,走起路来连蹦带跳。
(心理描写)
C.当医生的妈妈经常对我说:“在学校吃午餐之前,要记得洗手,可别把细菌吃进肚
子里。”(语言描写)
D.他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用小腿轻轻一颠,球魔术般地跳
进对方的球门里。(动作描写)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自相矛盾》一文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那个人不善于表达。
B.读古典名著,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根据阅读经验、生活实际来猪测其意思。
C.《军神)和《刷子李)两篇课文都是从旁人反应,侧面烘托出故事中主角的品质。
D.人们常说“颜筋柳骨”,形容的是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3.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文段。(共四处错误)(4分)
那天,陈老师为我们讲述“水浒传”中的故事。瞧,他简直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生
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我不禁登大眼睛,挺直腰板,凝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
他的每一句话。
4.按要求补充古诗文。(8分)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心动神移,它是“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调皮
可爱,是“敲成玉磬穿林响,
”的纯真快乐。总有一些牵挂让我们刻骨
铭心,它是陆游笔下“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是杜甫心
中“
,脊春作伴好还乡”的振奋欣喜。总有一些准则让我们崇德向善,
它是“侧隐之心,
”的点滴善意,是“
则能有所不为”
的处世之道。总有一些幽歌语言引人深思,是楚人和围观者的对话“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
”。是杨氏子面对孔君平打趣的巧妙回答:
五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