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轻肥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7 轻肥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2:16:15

文档简介

轻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白居易诗歌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
2.体会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朝政的讽刺,认识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
2.体会诗歌讽刺手法的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轻肥》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学习杜甫诗歌的时候听说过这么一个歌谣:“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是唐朝诗人中关心百姓疾苦的典范,其实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对百姓的关心绝不逊色于杜甫。他就是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人。生活在官宦擅权、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中唐时期;家庭政治地位属中下层。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指斥时弊,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前期(44岁前)——兼济天下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罪恶的讽谕诗。
后期(44-75岁)——独善其身
虽仍保有兼济天下,积极入世的一面,但因为不断受政敌迫害,混乱的政局也使他难有所作为,“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大力奉行“乐天”哲学,力图避世。
诗歌分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特点是:平易通俗、雅俗共赏
写作背景
1.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
2.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题解
《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是《秦中吟》第七首。《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注意读音
正音:朱绂fú 紫绶shòu 罍léi 擘bāi 脍kuài衢qú
2、学生朗读,把握节奏
3、结合注释,思考以下问题:
①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②  请赏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六、课文探究: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①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写了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宴会前)
②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写了宦官们宴会的豪华场面。(宴会时)
③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写了人民的悲惨处境。
(一)宴会前。
1、谁“乘肥马,衣轻裘”?(宦官)
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夸赴军中宴”)
3、以怎样的神态去?(耀武扬威地赶赴宴会,此处可联系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政的历史进行讲解)
揭露宦官、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二)宴会中。
1、吃什么?喝什么?
2、宴会的场景是否勾起你的回忆?你是否在哪部文学作品中或电影中曾经看到这样的画面?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宴会的热闹场面。
4、请你发挥想象,描述宦官们吃饱喝足之后“心自若,气益振”的神态。
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表现主题作了充分准备。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描绘了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处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说说对比手法在此处的巧妙运用)
此二句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清高宗弘历《唐宋诗醇》)
艺术手法:
① 对比:使骄奢者更可憎,使可悲者更可悯。
② 铺陈: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恰到好处地运用“铺陈”,能够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酣畅尽兴地抒发丰富的感情。
八、内容总结:
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对比手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九、对比阅读
思考: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者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对比阅读。比较《轻肥》与《卖炭翁》的异同。
附:《卖炭翁》(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问题思考: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者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课件20张PPT。轻 肥白居易 我们在学习杜甫诗歌的时候听说过这么一个歌谣:“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是唐朝诗人中关心百姓疾苦的典范,其实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对百姓的关心绝不逊色于杜甫。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人。生活在官宦擅权、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中唐时期;家庭政治地位属中下层。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指斥时弊,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分界:贬江州司马(44岁)1.讽谕诗
反映民生疾苦。《杜陵叟》《卖炭翁》
揭露贵族豪奢生活和腐败。《轻肥》
反映妇女悲惨命运。
反对侵略战争和穷兵黩武。
2.闲适诗
3.感伤诗
4.杂律诗《长恨歌》《琵琶行》特点是:平易通俗、雅俗共赏《问刘十九》《花非花》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 李忱 1.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
2.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是《秦中吟》第七首。
《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轻 肥衣轻裘乘肥马指豪华生活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yùn
kuài

fúbāizūn léishòu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2、请赏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写了宦官们宴会
的豪华场面。写了宦官们赴宴
时骄横跋扈之状。写了人民的悲惨
处境。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第一层:写了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揭露宦官、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第二层:写了宦官们宴会的豪华场面。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九酝、水陆八珍、洞庭橘、天池鳞”
—— 列尽天下美味
“溢”、“罗”、“擘”、“脍切”
—— 表现了宴会之奢靡
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山水八珍
(1)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
(2)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干贝、鱼脆、蛤士蟆。第二层:写了宦官们宴会的豪华场面。第一层:写了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表现主题作了充分准备。第三层:写了人民的悲惨处境。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此二句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清高宗弘历《唐宋诗醇》) 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比——使骄奢者更可憎,使可悲者更可悯。 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恰到好处地运用“铺陈”,能够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酣畅尽兴地抒发丰富的感情。 轻肥宦官赴宴:满、照、皆、如云宴会:溢、罗、擘、脍切百姓:天旱、人食人同情(天灾)骄横
讽刺对比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与江南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卖炭翁(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思考: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者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轻》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轻》全诗采用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
《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