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轻肥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7 轻肥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2:18:46

文档简介

轻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及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学习诗歌用对比来突出中心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宦官骄横奢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之心。
2教材分析
《轻肥》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篇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之第一首,这个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在反复诵读理解中探究诗歌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妇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豪华奢侈生活。白居易的这首讽喻诗旨在用文学作品寄寓高刺或箴规来戒劝执政者。
3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对比手法的巧用及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通过对高一所学过的旧知《琵琶行》,帮助学生回顾有关白居易的相关内容。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进一步明确白居易诗歌的类别、语言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活动2【活动】朗读
初读诗文,解决生字词,并要求学生把握情感基调。(由于学生初学此诗,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特别是最后两句的感情读不出来也在预料之中,这有待于学完整首诗后,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深入体会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
活动3【讲授】题解
诗题一作《江南旱》,《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此处可提问学生:《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更倾向哪个题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于写作文时拟题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4【讲授】文本探究
第一层:开头八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为第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从而引出“是内臣”的回答。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居然都穿着朱绂和紫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拳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而宦官不是一个两个,“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第二层:接下来六句“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第三层:“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俭。”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上两层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表现主题作了充分准备。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艺术特色: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对比手法的使用。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活动5【活动】拓展练习
1、有人认为,《轻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认为呢?
2、表现手法——对比在诗歌鉴赏中的考点再现。(假设这是一道高考题,让学生学会规范作答)
活动6【讲授】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作答: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白描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中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提,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 句议论,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结论。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惊心动魄。
步骤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1、熟读成诵。
2、比较阅读。比较白居易《轻肥》与《卖炭翁》的异同。
课件18张PPT。 走近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后因上书言事,为当政者所恶, 贬为江州司马。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其文学见解主要表现在《与元九(元稹)书》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论诗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 诗歌现存有三千多首,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唐代诗人中数量最多,其诗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大体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是其讽喻诗的代表,思想倾向鲜明,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作了较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长恨歌》、《琵琶行》这两篇长篇叙事诗是感伤诗的代表。
白居易的诗以平易通俗著称。善于叙述,语言浅易,相传老妪能解。世称“元(稹)白体”。
轻 肥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fú)皆大夫,紫绶(shòu)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léi)溢九酝(yùn),水陆罗八珍。
果擘(bāi)洞庭橘,脍(kuài)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 衢(qú)州人食人! 题 解诗题一作《江南旱》。
“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指代豪华生活。
谁“乘肥马,衣轻裘”?
“乘肥马,衣轻裘”去哪?
以怎样的神态去?
宴 会 前“满”、“照”、“皆”、“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群人。“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生活。 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分析:
内臣:(赴宴) 骄纵
(军中宴) 奢华
百姓:(江南旱) 人食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歌舞升平江南旱灾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诗歌答题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特点”“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表现手法: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描写手法: 衬托、烘托、对比、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 、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比兴、赋(铺陈)、白描、双关,以小见大;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象征……
3.其它:联想、想象、委婉含蓄、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白描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中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提,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 句议论,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结论。末二句直赋其事, 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惊心动魄。
步骤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本诗的另一个题目是《江南旱》。《江南旱》和《轻肥》比较,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4分)课后作业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