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柳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0: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理解词意,把握诗中“柳”的形象。
初步认识咏物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的方法。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虽然有必修三的诗歌学习基础,但必修三里没有接触到咏物诗,学生对咏物诗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唐诗里,咏物诗很多,约6000首,考场上,咏物诗出现的频率也高,今天借学习李商隐《柳》这首咏物诗,直接过渡到“咏物诗”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咏物诗有详细的了解,不过,这里是第一课时,只是初步接触一点咏物诗的特点而已。
3重点难点
能从诗句中分析“柳”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出托物言志中的“志”。
通过三首诗的学习,归纳出咏物诗的一些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柳》教学设计
活动2【讲授】  《柳》    咏物诗的初步认识
导入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投影)让学生解读,感受柳树的美,春的魅力。
三、新授:(投影)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学生自己解读,教师鼓励并板书关键字词:
1句:柳曾经追逐着东风,在宴席上随风起舞。有什么逻辑上的问题?“逐”的主客体颠倒了,有什么效果?还有哪个字用得好?“舞”字,把柳枝比喻成少女,翩跹起舞。整个句子你能感受到柳树的什么特点?蓬勃生机,得意自信。
2句:“乐游春苑”是什么?游玩踏青的地点,有什么作用?能与上句的哪个字衔接?“筵”字,说明筵席的地点,更热闹,繁华,柳枝在这样的场合舞动,更令人陶醉,羡慕。
3句:(学生自由发挥)“如何肯”谁不肯?柳枝。可以吗?不行。季节的转移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改变。什么感情?无奈,失意,不舍。
4句:两个“带”字生动形象。“斜阳”和“蝉”的意象让人产生悲凉感,秋柳与春柳谁是写作重点?“秋柳”,那为什么写“春柳”,对比、衬托,更显秋柳的悲凉与不幸。
问:这首诗纯写“柳”吗?感慨柳的不幸吗?学生联系诗人的背景,能把“柳”与“诗人”的遭遇联系起来。什么感情?(鼓励学生作答)人生先荣后枯的感慨。
板书:
咏物诗
托物寄情:单纯写物抒情(贺知章的《咏柳》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李商隐《柳》
托物言理:
小试牛刀:堂上练习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
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那些主要特征?(3分)
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那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选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1、坚强(耐寒),性情高洁(自甘寂寞),报春(3分)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饿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请1、2、3组B1的同学展示第一题;4、5、6组的B1展示第二题。7、8、9组的B1评改。
学生小结如何鉴赏(读懂)咏物诗(请7、8、9组A1到黑板归纳展示:
教师投影归纳:小结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分析情感。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课后阅读:课本45页《咏物诗四首》的《赏牡丹》和46页的《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