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柳 咏物诗鉴赏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柳 咏物诗鉴赏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00:35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咏物诗鉴赏——以“柳”为例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意象:柳生机盎然的画面咏物写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咏物诗定义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鉴赏要义物志契合写作技巧物的特点联系背景咏物诗鉴赏思路表达方式: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烘托、拟人、对比、比喻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对比联系背景李商隐(约813—约858) ,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开成二年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 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物象特征 诗人背景物志契合春柳繁盛
秋柳枯调少年得志
晚年潦倒言志: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答题技巧: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拓展迁移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2、简要分析其与李商隐的《柳》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咏 柳 曾巩①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①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身处北宋中叶,际此民族、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复杂之时。世风日下,人情刻薄;封建官吏,互相倾轧。争名夺利人,乃蝇营狗苟;忧国忧民者,则其志难伸。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咏 柳 曾巩①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①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身处北宋中叶,际此民族、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复杂之时。世风日下,人情刻薄;封建官吏,互相倾轧。争名夺利人,乃蝇营狗苟;忧国忧民者,则其志难伸。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
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简要分析其与李商隐的《柳》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柳 咏物诗鉴赏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咏物诗所言之志。
2重点难点
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咏物诗鉴赏
教学导入
检查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点出此诗属于诗歌众多类别中的送别诗一类。引出送别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即柳。
接下来共同鉴赏两首关于“柳”的诗歌——杜甫的《绝句》和贺知章的《咏柳》。
问题一:杜甫《绝句》中的意象?
明确: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问题二:贺知章《咏柳》中的意象?
柳。
本诗表现对柳树的赞赏之情。
小结:同样写柳树,但《绝句》中,柳树只是众多意象中的其中之一,而《咏柳》中则只写“柳”这一意象,前者属于写景诗,后者则是本节课要讲的咏物诗。
2、“咏物诗”简介
(1)定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鉴赏要义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烘托、拟人、对比、比喻
(3)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点和作者的生平遭遇或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言之志)
3、鉴赏李商隐《柳》
(1)学生初读诗歌,根据注释,理清诗意。
(2)合作探究——物的特点
①本诗中表明季节的字眼?
明确:春和秋。故,前两句写的是春柳,后两句写的是秋柳。
②春柳的特点?
春柳为乐游园的宴会随风起舞,令人陶醉,可见春柳的特征:繁盛。
③秋柳的特点?
由此两句中的意象秋、斜阳和蝉可见得意境的悲凉、伤感,故秋柳的特点:枯调。
④本诗的写作手法?
对比。
(3)知人论世——联系背景
李商隐(约813—约858) ,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开成二年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 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4)主题探究——物志契合
物象特征————诗人背景
春柳繁盛 早年得志
秋柳枯调 晚年潦倒
言志: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4、咏物诗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5、拓展迁移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2、简要分析其与李商隐的《柳》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6、布置作业
自行找出两首咏“柳”主题的诗歌,根据本节课学到的解题步骤分析柳的特点和表达的作者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