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对张籍、朱庆馀等诗人有大概的了解。
2、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掌握酬赠诗的基本阅读方法。
3、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正确揭示诗歌的寄托意义。
过程与方法 读、思、议、写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歌创作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
2重点难点
学习诗中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正确揭示诗歌的寄托意义。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导入,引出酬赠诗。
酬赠诗:诗人赠送酬答之作。
活动2【讲授】《节妇吟》学习
二、过渡。(那么,酬赠诗有何特点呢?我们该如何阅读、鉴赏酬赠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的《节妇吟》。
(一)全班朗读。(边读边体会写了什么)
(二)指定学生用第三人称讲述此诗的故事情节。
(三)问:这就是张籍写作此诗的真实意图吗?
——引导学生关注注释,从而进行阅读指导: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可从作者、题目、注释等方面去了解)
(四)
引导学生挖掘此诗的深层含义。
表层情景
如何联系
深层情意
表现手法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
主人公:妾---张籍
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
比兴手法
(暗示)
(寄托)
第三者:君---李师道
信物:珠---邀请(好处)
丈夫:良人—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
理由:节妇之节---臣子之节
进行阅读指导: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五)进一步体味本诗表意委婉的特点。
分析 君:“情真意切”
妾:“感动”却无奈。
作用:既拒绝了别人又让别人乐于接受。
(六)再读此诗,再次感受诗中的深层含义。
活动3【讲授】明确酬赠诗的特点,总结阅读方法
再次明确酬赠诗的特点:1表达委婉曲折。
2多用比兴手法。
阅读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
2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明确:作者善于联想,借助独特的生活体验,把无法直说的意思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显得很有新意。
活动4【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近试上张籍水部》
(一)老师作提示
1题解。
2进行背景介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名公巨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投卷”。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此诗作者在此之前已将自己的许多诗稿“投献”给备受白居易推崇的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看了他的诗稿,挑选了最好的二十六篇广为推荐,这为朱庆馀日后登科及第打下了基础。 临近考试,朱庆馀又想起了这位“恩公”,心中有话对张籍说,于是就写下来这首诗。
(二)全班朗读。
(三)字面意思疏通理解。
(四)挖掘本诗的寄托之意。
表层情景
如何联系
深层情意
表现手法
新娘将要见公婆,一夜未眠,忐忑不安,第二天就画眉打扮,并问夫婿自己的眉画得好不好,装扮合不合时宜。新娘---朱庆馀
夫婿---张籍
舅姑---考官
眉---作品、文章
我的文章写得如何?
合不合考官的口味?
请你(张籍)多加
关照。
比兴
(暗示)
(寄托)
活动5【活动】学生自主学习《酬朱庆馀》
学生结合酬赠诗特点,填写表格。(同上)
备注:若时间不允许,就安排学生回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