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2学情分析
传统诗歌教学中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敬而远之,鉴于此,我大胆地进行了教学篇目的调整,打破基本篇目和扩展篇目的界限,以背诵篇目为依据,分五个类别鉴赏(写景抒怀诗、即事感怀诗、咏史抒怀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师: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想起了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感受到惜别的情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抒怀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四首代表诗作。
活动2【讲授】课前批注
师:首先检查同学们的课前批注,还是抽签决定吧,抽到的小组,代表展示优秀批注,
听好了,要注意要求:①找出所咏之物;②找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诗句;③情感和手法。
第一首额……第7组;第二首嗯……第2组;第三首额……第9组,最后一首第6组。
好,抓紧时间上台,其余同学抓紧时间背诵这四首诗歌。
好了,一起来看黑板(2)
生1:第一首《石灰吟》
找出所咏之物:石灰
师:正确
生1:②找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有补充的吗?对,还有最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1:③情感和手法:坚强不屈,高尚节操;托物言志
师:有没有疑问?有没有要补充的?(小组组员都加3分)好,请错了的同学更正;
生2:第二首《辛夷坞》
找出所咏之物:辛夷花
师:正确
生2:②找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诗句:山中发红萼,纷纷开且落
师:涧户寂无人?这一句属于辛夷花的特点吗?对,是它生长的环境,无人非常空寂
全诗描绘什么状态的景象?花开花落,很热闹但山间却寂无人,这是属于哪种手法的描写,以动衬静。山幽谷寂,体现的是寂寞之意,辛夷花自开自落纯属自然,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不甘世俗的淡泊情怀。寓情于景。
生2:③情感和手法:寂寞、淡泊;以动衬静、情景交融
师:能接受么?有没有要补充的?(小组组员都加3分)好,请错了的同学更正;
生3:第三首《赏牡丹》
①找出所咏之物:牡丹 正确
生3:②找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师: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这是写牡丹特点的诗句吗?不是,那写什么?芍药、芙蕖。各有什么特点?妖无格、净少情,这运用什么手法?拟人。为什么要写芍药和芙蕖?对比烘托牡丹。相比较之下只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应该是写女子的姿容美丽,这里写牡丹的美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生3:③情感和手法: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拟人、比喻、烘托
师:正确吗?有没有疑问或要补充的?(小组组员都加3分)好,需要更正的赶快纠正
生4:第四首《子规》
①找出所咏之物:子规
生4:②找出能体现此物特点的诗句:年年啼血动人悲。
生4:③情感和手法: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借物言情
师:有问题吗?有没有疑问或要补充的?(小组组员都加3分)好,抓紧时间更正
师:温馨提示:欣赏诗歌中体现所咏之物特点的句子以及此物所蕴含的意思,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入地对诗歌情感的进行理解。
活动3【活动】优秀思维导图展示
师:同学们的批注都不错,接下来结合批注的内容,动用组员的智慧修改导图的制作,8分钟时间
(一)思维导图指导:可按照鉴赏诗歌方向(咏什么-因何咏-怎样咏),更可提供新的创意进行绘图。
师:注意要求:
小组集中讨论四首诗的异同点后就组内分工合作,可以每两个同学负责一个分支,例如庆涛和洁桦两人负责咏什么这一分支的,就完成四首诗的这一部分,如此,最后由一位同学速描出一张导图呈现本组的讨论结果。师:时间到,完成了没有?(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ok,哪些组可以分享你们的成果?
组1、组2
师:-咏什么,从这一分支我们可以发现咏物诗的吴分三类:物品、植物和动物
-因何咏,借事物的特征来写品格和精神,言外之意只要我们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可以把握主旨了
-怎样咏,从这一分支我们可以总结咏物诗的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
这些都是组员团结努力合作的结果,非常棒,各组组员都加3分请同学们齐读四首咏物诗,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人咏物,意在寄情言志,相信大千世界会有一些事物让你有所触动的,请尝试选取你身边的物品或你最喜欢的东西创作一首咏物诗。并思考一下咏物诗的辨别方法及鉴赏技巧。
(二)明确导图具体分支及鉴赏方法:(师生一起明确)
① 主要对象:物品、植物、动物
②主要特点:托物言志③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衬托等④鉴赏方法:把握事物特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
活动4【练习】学习任务
阅读下列诗作,完成思考练习题
师生一起明确答案
墨梅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托(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言(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题竹石画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托(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其实是写人,言(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活动5【作业】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人咏物,意在寄情言志,相信大千世界会有一些事物让你有所触动的,请修改你的咏物诗让诗歌神情兼具。
活动6【作业】作业
将自己创作的咏物诗进行修改,注意托物抒情言志,让诗歌神情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