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赏牡丹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赏牡丹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1:16:19

文档简介

赏牡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咏物类诗常用表现手法,能通过诗歌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咏物诗中物与志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咏物诗技巧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诵、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三、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从来没学过这类诗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咏物诗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咏物诗中物与志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赏析咏物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 通过诗歌猜物引出咏物诗概念
活动2【讲授】咏物诗概念
二、咏物诗概念 咏物诗:借描写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的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活动3【讲授】咏物类诗词鉴赏技巧类常见题型
三、咏物类诗词鉴赏技巧类常见题型 『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08广东卷』《木芙蓉》《窗前木芙蓉》(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09浙江卷』《踏莎行?雪中看梅花》(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可见表现手法与情感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
活动4【活动】四、课内研读《葡萄》、《赏牡丹》
四、课内研读《葡萄》、《赏牡丹》 (一)《葡萄》 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在原诗找出相关词语) 2、诗人想通过写葡萄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想法?(在原诗找出相关词语) 3、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赏牡丹》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牡丹的特点? 2、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什么感情? 3、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葡萄》和《赏牡丹》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活动5【练习】五、课堂演练
五、课堂演练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咏蝉诗之所以最为入妙,关键在于写蝉能达到形神俱似。本诗写蝉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通过具体的物寄托诗人特定的感情,这是什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见的艺术特点,那么咏物诗还有什么常见的艺术特点呢,请同学们补充说一说。 老师的归纳请同学们看一看,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一定要熟记在心。 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托物言志、咏物抒怀、以物喻人、修辞(比喻、比拟、象征、对比、双关等 )衬托、渲染等 。 实际体悟一下诗中咏了何物?作者是用什么词表现其特点的?其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同时请大家注意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表现手法。”①抒发了诗人自己不得同情、不得提携,四处漂泊,寄人篱下,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困顿不平之感。表露出自己保持清高廉洁,不改初衷和意欲退隐之意。(3分) ②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先说蝉因清高,难免受饥,其怨恨之声,实属徒劳,这是正面描写;再说它尽管叫得声嘶力竭,疏落断续,但是所栖之树毫不动情,这是侧面烘托。(4分)
课件15张PPT。咏物诗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常用表现手法。
2、初步了解咏物诗鉴赏类题型的答题规范。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三、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爆竹 一、概念:
咏物诗:
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______ _____ 。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 (外在特征,内在品性或其所处的环境)理想、志向、情怀二、咏物类诗词鉴赏技巧类常见题型
『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08广东卷』《木芙蓉》《窗前木芙蓉》(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09浙江卷』《踏莎行·雪中看梅花》(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与情感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整体构思上: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其他表现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拟人比喻对比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2、诗人想通过写葡萄表达自己什么想法?
3、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课内研读 葡萄特点:
新茎半犹枯 支离
还很柔弱
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
需要照顾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多加竹条
多扶持添竹引龙须借写葡萄表达:小结: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提示: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与张署同时被贬。元和五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托物言志2、诗人想通过写葡萄表达自己什么想法?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牡丹的特点?
2、诗人表达了对牡丹的什么感情?
3、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葡萄》和《赏牡丹》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课内研读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课堂演练 这首咏蝉诗之所以最为入妙,关键在于写蝉能达到形神俱似。本诗写蝉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先说蝉因清高,难免受饥,其怨恨之声,实属徒劳,这是正面描写;
再说它尽管叫得声嘶力竭,疏落断续,但是所栖之树毫不动情,这是侧面烘托。
抒发了诗人自己不得同情,寄人篱下的困顿不平之感。表露出自己保持清高廉洁,不改初衷之意。技巧赏析类:
答题模式语言1、术语运用准确
2、表述语言精练表现手法+分析+情感小结归纳(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抒发了内心向往自由的情感,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的憎恶和否定。 咏物诗往往借物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志向、理想、人格等等。请尝试写一首类似于此的咏物抒怀诗。初试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