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课时21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7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课时21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18: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21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描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
1.填空:理清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填图: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3.简答:在大气的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因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大气的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4.绘图
在图中绘出等压线(实线)与空气运动方向(箭头)。(虚线为热力环流没有形成时的等压线)
提示:
任务2——认识大气的水平运动
1.绘图
在图中绘出A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高空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提示:
2.绘图
在图中绘出B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提示:
3.判断: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正误。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2)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
(3)近地面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  )
(4)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  )
(5)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  )


×


衔接一 必修第一册阅读变式
河北省青龙县位于东西走向的山谷中。气象观测显示,该山谷四季都有山谷风。下图示意青龙气象站观测到的2010—2022年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吹谷风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
A.9—12时   B.0—8时
C.13—17时 D.18—24时
2.青龙气象站位于山谷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3.仅考虑山谷风的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为
(  )
①白天高于夜晚    ②夜晚高于白天
③日落前后最高    ④日出前后最高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C 2.D 3.A [第1题,该山谷是东西走向,则山谷风应为偏北风、偏南风,9—12时吹东风,A错误;吹谷风的时段应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白天时段且风向偏南、偏北,C正确;0—8时和18—24时都主要是夜晚,吹山风,B、D错误。第2题,该气象站测得的山风为北风,且山谷为东西走向,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侧,风从北侧山坡吹向山谷。第3题,白天吹谷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的浓度持续下降,日落前达到一天中最小值,③错误;夜间吹山风,污染物聚集,由于山风的持续作用,导致污染物不断向山谷聚集,日出前后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④正确;污染物浓度白天低于夜晚,①错误,②正确。]
衔接二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
读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①处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西风


4.C 5.A [第4题,四地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第5题,首先作出①处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最终的风向是偏北风。]
提升·核心素养
1.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地(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易产生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形成: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此外,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导致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
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城市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区域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区域之外。
2.影响风的三个力
项目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 F3(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与风向相反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项目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 F3(摩擦力)
影响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直接影响风向和风速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既改变风向,也改变风速
3.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A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规律总结] 热力环流形成的 “一、二、三”规律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二种运动
(1)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图中甲地冷,气流下沉;乙地热,气流上升)
(2)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甲地和乙地之间,丙地和丁地之间)
3.三种关系
(1)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图中甲地),高空相反(甲地和丁地相反)。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甲、乙两地之间由甲地吹向乙地)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低空上凸、高空下凹。(甲地高压上凸,丁地低压下凹)
②低空下凹、高空上凸。(乙地低压下凹,丙地高压上凸)
培养·思维能力
(2024·湖北卷)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1)~(3)题。
(1)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2)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3)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解题导引】
(1)“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图中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2) 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冬季白天绿洲气压低于沙漠→绿洲温度高于沙漠→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3)“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其持续搬运能力强于反向的沙漠风→绿洲风搬运绿洲的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影响冬季绿洲风和沙漠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说出判断理由。
提示:冬季风。冬季风属于该地区的背景风,当冬季风势力加强,会影响绿洲风和沙漠风的出现。
视角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
(2024·秦皇岛二模)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研究绿洲效应,选取图示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绿洲和沙漠间存在明显的局地环流。读图,完成1~3题。
1.选择图示区域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该区域(  )
A.绿洲面积广阔 B.山地沙漠环抱
C.地下水源充足 D.远离人口密集区
2.受外界气流扰动较为明显的观测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北京时间18时丁点的风向最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1.B 2.A 3.D [第1题,山地沙漠环抱,地势较低,且受外界扰动小,绿洲效应显著,容易形成局地环流,B正确;该区域绿洲面积较大,但这不是选择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下水源充足,利于绿洲的发展,但与研究内容关系不大,C错误;研究内容与人居环境无关,远离人口密集区不是重点考虑的因素,D错误。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部非季风区,在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内,观测点围绕的绿洲所处的地形南北相对较高,东西相对较低,甲地易受中纬西风影响,A正确;乙地位于绿洲北侧,西部有绿洲阻挡,可减弱西部来风,B错误;丙、丁两地位于绿洲东部,受西部来风扰动更小,C、D错误。第3题,北京时间18时,该绿洲的地方时大约是16时36分,光照较强,沙漠形成低压区,绿洲形成高压区,气流由绿洲向周边辐散,丁点位于绿洲南缘,应吹偏北风。]
视角二 风的形成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4~5题。
4.此时,上海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5.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昆明  B.上海 C.三亚  D.成都


4.D 5.A [第4题,在上海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上海此时为西北风。第5题,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材料可知,此时昆明的等压线最为密集,风力最大。]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2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湖陆风是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在大尺度环流较弱的情况下比较显著,昼夜风向相反。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群。据此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一)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1.该地区湖风最强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夜晚
C.冬季白天 D.冬季夜晚
2.该地区湖陆风较为显著时(  )
A.端村白天吹偏南风
B.赵北口夜间吹偏北风
C.七间房白天吹偏东风
D.雄县夜间吹东北风


1.A 2.A [第1题,冬季,白洋淀的水域面积较小,且湖面结冰,湖泊与周边陆地的温差小,湖陆风不显著,C、D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夏季,白天陆地气温较高,为低压区,湖泊气温较低,为高压区,近地面吹湖风,同理可知夜晚吹陆风,A正确,B错误。第2题,端村位于白洋淀其中一个湖泊的北部,白天吹湖风,风向大致为偏南风,A正确。赵北口夜间本应吹东北风,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实际风向多为偏东风,B错误;七间房白天吹偏西风,雄县距湖泊相对较远,湖陆风不显著,C、D错误。]
(2024·河北三模)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东侧,山坡多林地,谷底为城区。根据自动气象站的监测结果,将白天谷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且夜晚山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的日期称为山谷风日。如表示意该谷地不同位置自动气象站逐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单位:天)。读表,完成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谷地上部 站点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
谷地中部 站点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
谷地下部 站点 4 9 8 7 8 8 7 5 6 4 1 4
3.谷地上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A.植被状况 B.白昼长短
C.天气差异 D.太阳高度
4.谷地下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差异较小,可能因为(  )
A.对流强度较弱 B.摩擦阻力较大
C.昼夜温差较小 D.背景风系强大


3.C 4.B [第3题,谷地上部的站点夏季山谷风日数普遍小于冬季。亚热带地区植被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A错误。白昼长短只影响山谷风转换的时间和各自维持的时间,不影响出现山谷风的日数,B错误。夏季降水量大,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山坡和山谷接收太阳辐射的差异相对较小,C正确。太阳高度对山谷风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第4题,谷底为城区,建筑物密集,下垫面摩擦力大,风速小,使得山谷风日数差异较小,B正确。人类活动多,硬化路面多,地表升温快,对流强,昼夜温差较大,A、C错误。背景风对山谷上层干扰较大,其难以深入山谷谷底,D错误。]
(2024·保定二模)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西南某地区的甲(海拔2 200米)、乙(海拔1 900米)、丙(海拔1 300米)三地测量风向及风速,如图所示,其箭头越长,表示风速越大。据此完成5~7题。
5.据图可知,甲、乙、丙三地所在山坡坡向(  )
A.甲为东北坡 B.均为西北坡
C.丙为东南坡 D.均为西南坡
6.图中乙地风速相对较小的时刻最可能是(  )
A.0时和11时 B.3时和13时
C.7时和19时 D.9时和21时
7.导致丙地一天内不同时间风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压差 ②季节 ③坡向 ④摩擦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D 6.C 7.A [第5题,甲、乙、丙三地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大致相同,且三地白天与夜晚的风向相反,可知三地应位于同一坡向,吹的是山谷风,即白天吹西南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吹东北风(由山坡吹向山谷),故甲、乙、丙三地所在山坡坡向均为西南坡。第6题,乙地吹山谷风,且6时与8时、18时与20时风向相反,应为山风与谷风的转换期,风速相对较小,故图中乙地风速相对较小的时刻最可能是7时和19时,C正确。其他三个选项时刻,均盛行稳定的山风或谷风,风速相对较大。第7题,夜晚时谷底与山坡温差较大,气压差大,从而导致丙地夜晚风速较大,①正确;春秋季节,白天与夜晚温差大,丙地夜晚风速较大,②正确;坡向没有日变化,摩擦力的日变化很小,③④错误。]
(2025·周口模拟)古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一处天然洼地开垦梯田(13°S,73°W),不同高度处铺设不同覆盖度、厚度的鹅卵石,越往下鹅卵石越密集、越厚,以营造差异化的小气候,进行农业环境模拟,全年栽培不同农作物。下图示意古印第安时期该梯田剖面结构,该梯田底部和顶部相对高差约150米。读图,完成8~10题。
8.该梯田不同地点的昼夜温差(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9.从热力成因看,该梯田内(  )
A.白天吹山风,夜晚吹谷风
B.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C.全天盛行山风
D.全天盛行谷风


10.该梯田同一地点的昼夜温差在每年4—10月更大,主要取决于
(  )
A.气温高低 B.白昼时长
C.植被状况 D.天气状况

8.C 9.A 10.D [第8题,鹅卵石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能增大昼夜温差。越往下鹅卵石越密集、越厚,昼夜温差越大,丙处昼夜温差最大;甲处能和外界大气自由交换,昼夜温差最小。昼夜温差丙>乙>甲,C正确。第9题,白天,梯田底部因鹅卵石多,升温快,谷坡升温慢,形成山风;夜晚反之,形成谷风。第10题,4—10月为南半球冬半年,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4—10月受东南信风控制,属于干季,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D正确;该地位于热带,气温高低、白昼时长差异全年较小,A、B错误;该梯田全年栽培农作物,植被状况不是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
(2025·辽阳模拟)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下图示意某时刻某地区5 000米高度水平方向上的稳定风向。此时该地近地面天气情况较为复杂。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间近地面在图中所示时刻各气象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气温比乙地低 ②甲地云量比乙地多 ③甲地气压比乙地气压低 ④甲地降水比乙地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图中所示时刻,乙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1.D 12.C [第11题,高空风和等压线平行。由材料可知,图示为高空风向,也可以看作等压线,此时该地近地面天气情况复杂,说明近地面为低压(槽)控制,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所以高空为高压(脊);5 000米高空的大气不受摩擦力影响,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东南指向西北,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90°,可推断该地在南半球。该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气旋),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气旋西侧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甲地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是主要的降水区域,云量较多;乙地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云量少,降水少;根据位置,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第12题,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近地面为低压(槽)控制,乙地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西北指向东南,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成偏西风。]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6分)
13.(2024·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在“ ”上标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2分)
(2)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8分)
(3)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6分)
[解析] 第(1)题,谷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第(2)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与祁连山北侧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北侧河谷冰川覆盖面积大,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气温更低;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更大,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热力环流更强盛,所以其冰川风更强。
第(3)题,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除了存在冰川风外还存在山谷风;冰川风的风向是稳定的,但是山谷风的风向随昼夜交替而变化;白天山坡增温快,气流从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与冰川风的风向相反,会削弱冰川风;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由山坡吹向山谷,吹山风,与冰川风风向一致,会增强冰川风。因此从白天到夜晚,由于逐渐盛行谷风,冰川风的势力逐渐减弱;从夜晚到白天,逐渐转为山风,冰川风的势力逐渐增强。
[答案] 
(1)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
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的空气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3)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从白天到夜晚,冰川风的势力逐渐减弱;从夜晚到白天,冰川风的势力逐渐增强。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