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2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了解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简答:什么是大气环流?有何意义?
提示: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任务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填空: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环流名称及形成原因。
三圈环流
2.填空: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1)气压带
字母 名称
A ____________带
C ______________带
E ______________带
G ____________带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2)风带
字母 名称 风向
B __________带 ______风
D __________带 ______风
F __________带 ______风
东北信风
东北
盛行西风
西南
极地东风
东北
3.绘图:在图中绘出风带的风向,标注气压带名称。
提示:
衔接一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
读下列近地面各等压线图,完成1~2题。
① ②
③ ④
1.假设甲地所在地的风向代表的是北半球单圈环流的风向,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地的下方更靠近北极
B.图中甲地的上方更靠近北极
C.图中甲地的上方可能盛行下沉气流
D.图中甲地的下方可能盛行上升气流
2.甲、乙、丙、丁四地风速大小对比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甲<丁
C.乙>甲,丁>甲 D.乙>丙,丙>丁
√
√
1.A 2.D [第1题,假设甲地所在地的风向代表的是北半球单圈环流的风向,则甲地的风从极地的高气压带吹向赤道的低气压带,因此甲地下方更靠近北极点,A正确,B错误。甲地上方更靠近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甲地下方更靠近极地地区,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第2题,A、B、C三图比例尺相同,A、C两图气压差相同,风速相同,B气压差较大,风速比A、C大;D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与A、C相同,但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实际范围大,风速较小。即乙>甲=丙>丁。]
衔接二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如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4.热带辐合带(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
√
3.D 4.D [第3题,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即可判断具体风向。第4题,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于南半球而言,夏季南移,冬季北移,且受其控制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提升·核心素养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0°、30°、60°、90°纬线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侧视图 北半球俯视图 南半球俯视图
[规律总结]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培养·思维能力
(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 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如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
【解题导引】
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主要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甲地区常年盛行风向,并说出判断理由。
提示:甲地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图的判读
读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气流成因及性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动力—湿热
B.甲—热力—湿热
C.丁—热力—湿冷
D.丁—动力—干冷
2.关于图示风带气流性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乙——湿热 B.乙——温湿
C.丙——干冷 D.丙——湿冷
√
√
1.B 2.C [第1题,甲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为湿热气流,B正确,A错误;丁为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为干冷气流,C、D错误。第2题,乙为信风带,为干热气流;丙为极地东风带,为干冷气流。]
视角二 气压带、风带垂直剖面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气压带所处位置及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气压带为(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此时,M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
√
3.A 4.B [第3题,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第4题,M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受东北信风控制,盛行东北风。]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2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二)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1.B 2.B [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0°~30°N,为东北信风带(为东北风),乙风带位于30°N~60°N,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第2题,图中①位于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①正确;乙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②的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③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③的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④为高纬环流高空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④正确。综上可知,表示错误的是②。]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
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
3.C 4.B [第3题,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丙为北半球西风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圈为中纬环流。第4题,若该图为南半球,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丙处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
下图为某季节部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风带①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
6.关于图中②和③气压带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B.②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
C.③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D.③冷暖空气相遇,冷空气下沉
√
5.A 6.C [第5题,风带①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第6题,图中②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空气运动到30°N上空,堆积下沉形成的,A、B错误;③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是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正确,D错误。]
不同视角观察地理事象,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同一半球不同季节的气压带、风带可以侧视(图1)或者俯视(图2)进行观察。读图,完成7~8题。
7.表示同一气压带或风带的是( )
A.①与乙 B.②与丙
C.③与丁 D.④与甲
8.图1所示气压带或风带,较易带来降水的有( )
A.①⑤ B.③⑤
C.③④ D.④⑥
√
√
7.D 8.A [第7题,①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②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高空风向,丙为中纬环流圈近地面风向,B错误;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错误;④和甲均为东北信风带,D正确。第8题,低气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较易带来降水,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信风带不易带来降水。图中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东北信风带,⑤为西风带,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此较易带来降水的有①⑤⑥。]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9~10题。
9.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
√
9.B 10.B [第9题,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10题, 由图中箭头呈逆时针方向可知,图示为北半球,P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1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
√
11.A 12.C [第11题,低纬环流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环流,b气压带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a气压带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的区域气候干燥,b在a的北侧,所以应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b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的区域炎热干燥。Q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为信风带。第12题,a地气流下沉,为高气压带,b气压带气流上升,为低气压带,阴雨天气多,降水多。如果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并且低气压带在高气压带以北,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a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气压带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Q地盛行西南风。该环流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属于中纬环流。]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6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023年,某航空公司为实现跨大洲不间断飞行而推出一系列试飞计划。当地时间10月18日21时27分,一架客机从纽约经过19小时15分钟的飞行后,降落在悉尼。11月15日,另一架同型号客机用时19小时由伦敦直飞悉尼。下图为两次测试飞行的航线示意图。
(1)比较两次飞行的前半程飞行速度的快慢,并分析原因。(6分)
(2)航班途经赤道附近上空时,颠簸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画出伦敦至悉尼航班沿途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两次飞行前半程出发地点的地理位置可知,纽约、伦敦都处在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区域。飞机在中纬度飞行受盛行西风影响,伦敦至悉尼航班前半程飞行方向是从西向东飞行,处在顺风方向,飞行速度较快,纽约至悉尼航班前半程飞行方向是从东向西飞行,处在逆风方向,飞行速度受风力阻碍较慢,所以伦敦至悉尼航班前半程速度快,纽约至悉尼航班前半程速度慢。第(2)题,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旺盛,受气流运动影响,导致飞机颠簸。第(3)题,根据伦敦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其处在盛行西风带,悉尼处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从伦敦飞向悉尼经过的气压带、风带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以及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1)伦敦至悉尼的航班前半程速度快,纽约至悉尼的航班前半程速度慢。原因:飞机在中纬度飞行,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伦敦至悉尼航班前半程顺风飞行,速度快;纽约至悉尼的航班前半程逆风飞行,速度慢。
(2)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对流运动旺盛。
(3)见图。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