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赏诗猜谜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代·王 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贺知章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代·罗 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 谦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五代·黄 巢比较阅读不第后赋菊
唐五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唐末农民起义,起义历时九年,给予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后兵败自杀。画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黄 巢:义军领袖的王霸之气郑思肖:忠于故国的志士情怀讨论归纳想一想:咏物诗该如何命题?
1、诗中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
特征习性、自然环境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身经历、时代背景
3、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烘托写什么怎样写自主学习子 规葡 萄赏牡丹小 松子规(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
(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接下来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葡萄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⑴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⑵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那几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志?后两句是“物”与“志”的契合点。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赏牡丹(1)这首诗中的牡丹有何特点?
(2)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1)烘托手法的运用。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蕖的净少情,是为了烘托牡丹,突出了牡丹之美。
(2)比喻、拟人手法。把牡丹喻为国色,赋予芍药、芙蕖以人的性格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更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的美。艳冠群芳。小 松批判了世人不识人才、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1)本诗写出了小松什么形象特点?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初时生长于深草蓬蒿之中,不为人注意,最终长成凌云之木。习作交流佳作示例:
1.咏卷笔刀 ????????????????????????????
也曾利刃腹中藏,??????????????????????
刊木生涯未感伤。??????????????????????
虽是铅刀聊一割,??????????????????????
助人笔底出锋芒。
2.电风扇? ??????????????????????????????
?一生都在散布?????????????????????????
风言风语?????????????????????????
偶尔住嘴????? ??????????????????????
头脑又开始发热???????????????????采桑子
陈 华
幽花一树独开晚,
不并芳丛,
惯听寒蛩,
憔悴几曾慕东风?
素心只拟托明月,
已教相逢,
且共从容,
愿得年年此会同!——中秋咏桂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对课文另外两首诗的鉴赏;
2.背诵带*号的篇目《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