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2: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把握“史实”、“己志”的关系。
2、能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去解读同题材的咏史诗,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史实解读各异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体会咏史诗中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和增强学生关注历史,关注国家命运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咏史诗的一般知识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对咏史这类诗歌的学习,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咏史怀古诗的写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由点及面,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咏史诗进行比较鉴赏,让学生系统地把握咏史诗的规律和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而且还能在比较阅读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解。
3重点难点
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掌握不同诗人对同一史实的着眼点不同,抒发情感各异的鉴赏方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1、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咏史诗,回顾咏史诗的特点。
明确:什么是咏史诗?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或历史人物的咏叹,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类诗歌。临古地(描其景),抒己志。
2、学生汇报:如何读咏史诗?
明确:抓史实(思古人 忆其事);知人论世,找出史实和现实的连接点(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体会咏史意图——抒己志
3、小结:咏史诗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不同的题材的咏史诗,我们可以读出相似的情感。那同题材的咏史诗,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又如何呢?
活动2【讲授】展示学习目标
1、把握咏史诗的“史实”与“己志”的关系。
2、能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解读同题材的咏史诗,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史实解读各异的情感,提高自己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体会咏史诗中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和增强自己关注历史,关注国家命运的意识。
活动3【活动】用比较方法赏析《贾生》和《长沙过贾谊宅》
【贾生介绍】
贾生,名谊、贾谊(公元前201—前169年),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家中是一个有美德和才华却不能被赏识重用的典型。《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地二十四》18岁即有才名, 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四品官)。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几乎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俨然是其美德在当时未得到赏识的政治家的典型。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其中有的留传至今;他极力提倡许多被认为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和社会观念;他的最著名的论文之一论述了秦朝的缺点。因此,他通常被人列为儒家。
思考:贾生,一个在政治家眼中德才兼备却得不到赏识的典型。题材上同写贾生的诗歌,你最喜欢哪一首?(李商隐和王安石的《贾生》和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一)李商隐的《贾生》
【评析】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思考1: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他选取什么角度来生发议论?
明确: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思考2:这首诗是借古讽今还是伤今?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总结:借古讽今,怀人伤己
(二)王安石的《贾生》
思考:此诗也是咏贾谊,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你觉得有何不同?
明确:王安石的《贾生》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三)《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怀人伤己)同病相怜型(怀古伤今)
思考1:清·金圣叹在《金圣叹选批唐诗》中提及此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你同意吗?你认为诗中写了几悲?(学生讨论)
??明确:一悲命运多舛似贾谊 二悲千载知音难寻觅 三悲寂寥山河欲摇落
思考2:刘长卿为何要悲贾谊?
明确:借怜贾以自怜。
资料介绍:
刘长卿以“五言长城”自负 “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范仲淹)
因为性格刚烈,屡次犯上,曾两次遭到贬谪。两次遭贬:一、唐肃宗至德三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南巴(广东电白)县尉;二、唐代宗大历八年,因被诬陷,贬为睦州司马。
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被贬经途长沙只身来到贾谊故居之时。
《长沙过贾谊宅》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
四、牛刀小试 毛泽东 七绝 贾谊(理性思考)直论春秋,启迪后人
作者: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注释】
①贾生才调世无伦:本句用李商隐《贾生》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才调,指才气、才能。
②吊屈文: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盅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
③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贾谊后被征拜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认为自己「为傅无状」,忧郁自伤,不久去世。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为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感到很惋惜。
【赏析】
这首诗作于1964年。全诗28字,毛泽东建国后读史之作。
“贾生才调世无伦”化用李商隐《贾生》中的“贾生才调更无伦”句,赞美贾谊的才气。
“哭泣情怀”指贾谊在《治安策》中如此陈述国家境况“可为痛哭者一,可谓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等,表现出贾谊对西汉社稷披肝沥胆的忠诚。“吊屈文”指的是贾谊曾写过《吊屈原赋》。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后,深感自己的命运和屈原类似,忠而见疏,感同身受,乃作《吊屈原赋》。毛泽东在这里将屈原贾谊并提,即深沉地惋惜他们不得施展才华,又深切地批判了历史对杰出人物的不公对待。
“梁王堕马寻常事”指的是贾谊贬为长沙太傅以后,遇到了梁怀王不幸堕马而死的事情,贾谊因此而百般自责,认为自己“为傅无状”,于是竟忧郁自伤而死。
毛泽东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哀伤而死不值得。所以最后一句写的是“何用哀伤付一生”。
活动4【讲授】方法总结
对同题材的咏史诗的解读:要抓住不同诗人对同一史实不同的着眼点,再结合诗人自身的特点,从而体会各异的情感。
活动5【练习】知识迁移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
思考:请你摘抄出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并说说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评述角度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明确: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可以说,杜诗多少带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李清照从人应该有气节的角度来称赞项羽,另辟蹊径,有一定的讽喻意味。
活动6【作业】作业
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它们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活动7【讲授】板书
诗人————人同————事异————情别
李商隐 贾谊 文帝问鬼神 讽文帝、怜贾生
王安石 文帝重用贾谊 赞文帝褒贾生
刘长卿 贾谊被贬 悲贾以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