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试卷
(定兴县)六年级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现在学校将开展“畅享阅读,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吧!
阅·意义
一、读一读,了解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完成第1-4小题。(16分)
不朽的经典níng jù( )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潜心阅读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fēng yíng( )、成熟和 zī yǎng( ),脆弱变得 ,空虚变得 ,形成正确而 yōu yǎ( )的为人处世观。只有这样,在探索 zhēn lǐ( )、wán shàn( )自我的路上,我们才能从容zhèn dìng( )地面对 yán jùn( )的生活考验,达到理想的彼岸。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8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陶冶(yě zhì) 潜心(qián qiǎn) 成熟(shú shóu) 从容(cōng cóng)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2分)
4.根据语境和右边的图片内容,我猜“朽”字的本义
是 ,“不朽”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2分)
二、同学们围绕“阅读”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完成5——7小题。(7分)
5.下面哪位同学的用词不够恰当 ( )(2分)
A.只有锲而不舍地刻苦读书,才能不断地汲取新知识。
B.读书就像走马观花,认真细致才能读懂真正的内涵。
C.要阅读更要积累,语言丰富才能在写作时妙笔生花。
D.读书要思考,要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才能有所发现。
6.丽丽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表达自己对阅读的认识,请帮她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一副工整的对联。(2分)
且读 千年事 欲知 万本书 今古 中西
7.关于“阅读”,你有什么看法 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写下来。(3分)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给人间带来温暖;爱心是沙漠的甘泉,使绝望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夜晚的歌谣,使孤单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阅·积累
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积累能丰富见闻,丰厚底蕴。请回顾自己的语言积累,完成8-10 小题。(15分)
8.同学们对阅读积累颇有感触。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并完成练习。(4分)
①成成:阅读让我知道了我国有着丰厚的节日文化,节日习俗都有着吉祥的寓意,比如:过年吃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 寓意着 。
②明明:阅读让我懂得了一些平常事物常常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比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表面描写了石灰的烧制过程,由此来表明诗人 的心性。
③念念:阅读让我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应当每天都追求进步,正像《礼记》中的名言所说: 。
④丁丁:阅读让我深深地感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选择合适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的“漂亮”一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诗词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感觉漂亮。
A.精致 含蓄 丰富 余音缭绕 B.内涵 多彩 优美 津津有味
C.精彩 含蓄 丰富 回味无穷 D.精彩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9.阅读要注重积累,还要学会梳理与探究。丽丽展示了她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帮她把词义填写完整。(3分)
10.平平就所学古诗词进行了梳理与探究。请帮他完成下面两个任务。(8分)
(1)选择一首同类的古诗默写在方框里,将其与《十五夜望月》组成一组,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5分)
我选择的理由是:
(2)如果请你组织同学们围绕这类古诗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你准备确定什么样的主题 如何展开这项研究 请简要写出研究的过程或画出流程图。(3分)
①活动主题: (1分)
②研究过程(或流程图): (2分)
四、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阅读收获,完成11-13小题。(10分)
11.给下列图书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同学们。(3分)
①《中国民间故事》( )②《少年毛泽东》( )③《京剧趣谈》( )
A.了解人物信息,绘制成长经历 B.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神奇
C.观看相关影像,感受艺术魅力 D.梳理问题清单,明白故事寓意
12.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填写阅读推荐卡。(4分)
人物: 出处: 印象深刻的情节: 人物评价:
13.在“我最喜欢的人物”环节,小鹿表达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听一听他的发言,完成练习。(3分)
(1)小鹿找到了右边这幅版画,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请帮他补充完整。(2分)
画中的鲁迅先生表情坚毅而又略带忧伤,那是在“昏沉的夜”里憧憬
着 的革命者鲁迅,也是甘心 的人民文学家鲁迅。
(2)听了小鹿的话,平平也即兴发言。为下面的话加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 面对遭遇的种种挫折和迫害毫不退缩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黄包车夫 女佣 学生等都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虽然鲁迅已经不在了 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阅 感悟
五、与书为友,能获得启迪和智慧。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小题。(22分)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在荷花上便会呈现出白色。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智谋和策略,能让生活变得① 。
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成为最漂亮的露珠——② 的学者。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③ ,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是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果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1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A.恍然大悟 B.豁然开朗 C.蜚声中外
D.默默无闻 E.左顾右盼 F.瞻前顾后
15.梳理短文内容,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16.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选取了四个事例。这四个事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正面的,有事例 ;一类是反面的,有事例 ;四个事例中,事例 是详写,事例 是略写。(填上题的序号)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 (5分)
17.如果想补充一个事例证明短文的观点,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匠人不再摆地摊,而是在网上展示和售卖自己的手工作品,收到了许多订单。
B.张文举屡次投稿被拒,放弃文学,勤练书法,终成硬笔书法家。
C.爱迪生在改进电灯泡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18.文章的题目是“做一颗彩色的露珠”,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3分)
19.我们马上就要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将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3分)
阅·表达
六、习作。(30分)
小学毕业意味着要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告别。你和老师、同学交换临别赠言了吗 你感觉谁的赠言最特别 是他(她)写给你的,还是你写给他(她)的 赠言的背后藏着你们之间怎样的故事 请写一篇文章,分享你们的赠言和赠言背后的故事,抒发你们之间真挚的情感。
要求: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创作童话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②文从字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③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⑤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涉及人名、校名请用字母A、B等代替。)
定兴县
一、1.凝聚 丰盈 滋养 优雅 真理 完善 镇定 严峻
2. yě qián shú cóng
3.坚强 充实
4.木头腐烂 形容经典水远不会被遗忘,永远具有价值。
二、5. B
6.欲知今古千年事 且读中西万本书
7.示例:阅读是明亮的灯塔,为迷茫的人照亮前行的路;阅读是甘甜的清泉,为干涸的心田注入活力;阅读是温暖的炉火,为寒冷的心灵带来慰藉。
三、8.①中秋吃月饼 团团圆圆 ②坚守高洁情操,不怕牺牲 ③苟日新,日目新,又日新 ④C
9.①到,往 ②的 ③代词,他
10.(1)可以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理由是都与中秋佳节、思念之情有关。
(2)①古诗词中的中秋与思念。②收集古诗一分析意象一比较表达思念的方式——总结特点——制作成果展示
四、11.①B ②A ③C
12.示例: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救“星期五” 勇敢、机智、坚强
13.(1)光明未来 为人民服务 (2)B
五、14. B C F
15.人要学会适应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 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董声中外的学者
16.①②③ ④ ③④ ①②
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正反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7. C
18.“做一颗彩色的露珠”这个题目运用比喻,蒋人比作露珠,露珠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呈现多样的美,意味着人要像露珠一样学会适应不同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价值,拥有自己的精彩生活。
19.求列:我们要以积极热情的心态面对新的学校环境,在适应过程中不胆怯,不多疑:积极融入新环境,学会适应新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植像露珠适应不同环境一样,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