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2: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2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词的意境美,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诗文导入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活动2【讲授】(二)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活动3【讲授】(三)柳永其人其事
1、生平
柳永,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
2、趣闻轶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艺苑雌黄》)。 “吊柳会” 。
3、柳词内容、特点、及贡献
(1)内容
写歌妓及与歌妓的恋情。 自抒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情绪。 写都市风光及替歌妓祝寿祝酒之辞。
(2)特点
善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情调。 能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 注重抒情的自我化。
(3)贡献
大量创作慢词长调,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活动4【讲授】(四)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003年秋,是赠予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当时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想谒见面而不能,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孙问知是柳永所作,赶快迎他入座。
活动5【讲授】(五)鉴赏全词
1、上阕欣赏
(1)学生朗读,如有错误,正音。
(2)今天的杭州风景宜人,看宋代柳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杭州画卷。这幅画中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来画的?
&烟柳 画桥 风帘 翠幕 人家(市井美貌)
珠玑 罗绮
云树 沙堤 怒涛 波浪(霜雪)天堑(自然景观)
(意象)
(3)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杭州?
(总分结构)
&形胜 都会 ————空间————因
繁华————————时间————果
(为什么杭州会如此繁华?)
2、下阕欣赏
(1)学生齐读
(2)上阙作者以“繁华”贯穿上下,是上阙的“词眼”。下阙有没有一个字起到贯穿的作用呢?
& “好” 或者 “夸”
(3)下阙写了哪些好景(夸了哪些方面)?
&西湖美景:
风景之美
音乐之美
生活之美
长官之美
(4)“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将杭州美景写得如此之美,说明什么?除此之外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目的呢?
&对杭州的喜爱、赞美
&投赠谒见之作————取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活动6【活动】(六)拓展延伸
我们听了柳永夸了宋代杭州,他这一夸不要紧,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今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神往,一起夸一夸现在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