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3:09:41

文档简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2学情分析
从初一到高中的必修课中,学生对苏轼的文学作品接触得比较多,对苏轼其人及其一生的经历了解得比较多,对于《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较为有利,所以这一节课作为选修课,确立的教学方向还是为“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鉴赏一首词!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定风波》
一、导入新课:
(一)、介绍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后因作诗以“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欧阳修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 ——“宋四家”苏轼 、蔡襄、黄庭坚、米芾
乌台诗案
在黄州的四年里, 经过忧患苦难,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二)、介绍《定风波》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已近三年,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二、知识积累:
字词正音:
同行( xíng ) 吟啸( xiào )
一蓑( suō ) 料峭 ( liào qiào )
字词释义:
芒鞋:草鞋。
吟啸:吟咏长啸。
料峭:形容微寒。
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
三、诵读指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诵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出词语和文句的舒缓轻重。
四、合作探究:
(一)先解读小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齐读上阕,回答下面的问题: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竹杖芒鞋:喻指闲散于江湖 。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喻指奔波官场。
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为人的镇定从容 。
——“无官一身轻”
谁怕:以反诘句出,表示对风雨毫不在乎。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哪个字最为关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一件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任”字最关键,它含有放任自由之意,任风雨漫天,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更显处变不惊,使泰然处之、悠然自得的超俗者形象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二)齐读下阕,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话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写的是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
“迎”则表明斜照是主动来迎接的。
——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
2、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的点睛之笔,结合全词,找出关键字眼,并谈谈你的看法!
——“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归”指作者想归于心,寻求心灵的超脱!
这里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待人生中的一切风雨晴天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五、艺术手法:
1、运用隐喻,以小寓大,借眼前景抒胸中情;
——用生活小事为题材,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2、语言质朴,却蕴涵深意,韵味无穷。
全词借朴实无华的语言,如“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句子,寄托词人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言外无穷,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六、《定风波》主旨概括:《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紧扣出外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以质朴的语言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心态和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七、拓展延伸:
有人评价这首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细读《定风波》,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并写在作业本上,不少于200字。
课件24张PPT。苏轼定风波才华横溢的苏轼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书 ——“宋四家”苏轼 、蔡襄、黄庭坚、米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后因作诗以“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在黄州的四年里, 经过忧患苦难,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乌台诗案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已近三年,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字词正音:
同行( )吟啸( )
一蓑( )料峭( )xíngyín xiàosuō字词释义: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料峭:形容微寒。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
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liàoqiào读 出 节 奏: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一零八二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黄州)同行(狼狈) 余(不觉)遇雨 已而遂晴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雨 偶然 客观 …… 淋 OR 躲 选择 主观 ……齐读上阕,思考下面的问题: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哪个字最为关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挑战 轻松
欢快神态
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竹杖芒鞋:喻指闲散于江湖 。谁怕:以反诘句出,表示对风雨毫不在乎。马:达官贵人的象征,喻指奔波官场。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为人的镇定从容 。 ——“无官一身轻”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哪个字最关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任”字最关键,它含有放任自由之意,任风雨漫天,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更显处变不惊,使泰然处之、悠然自得的超俗者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披着一件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齐读下阕,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话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2、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的点睛之笔,结合全词,找出关键字眼,并谈谈你的看法!1、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话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写的是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阳光总在风雨后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迎”则表明斜照是主动来迎接的。
——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2、词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的点睛之笔,结合全词,找出关键字眼,并谈谈你的看法!“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这里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待人生中的一切风雨晴天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归”指作者想归于心,寻求心灵的超脱!艺 术 特 色一、运用隐喻,以小寓大,借眼前景抒胸中情 用生活小事为题材,
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二、语言质朴,却蕴涵深意,韵味无穷 全词借朴实无华的语言,如“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句子,寄托词人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言外无穷,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定风波》主旨: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紧扣出外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以质朴的语言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心态和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有人评价这首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遇雨—不惧雨—从容待雨)拓展:雨晴归任无苏轼人生的化境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细读《定风波》,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并写在作业本上,不少于200字。拓展阅读: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