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暑假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暑假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20: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暑假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所示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春秋常见的雾、露 D.冬天,河水结冰
2.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玻璃泡上涂上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它的示数将会下降
D.在使用它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3.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入冷凝器里凝华放热
B.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冷冻室里汽化吸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凝固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D.冷凝器的主要作用是使液态制冷剂汽化,将制冷剂温度降低
4.冬天,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关于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6.小华课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过一会儿,观察到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有一层白色的东西,这是水蒸气(  )
A.凝固所形成的霜 B.凝华所形成的霜
C.升华所形成的霜 D.汽化所形成的霜
7.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是流传在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打铁花”是在高温下将生铁化成铁水,然后用力将铁水泼洒出去,铁水最后形成铁屑。在“打铁花”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打铁花”时,铁水温度一直上升
B.“将铁水泼洒出去”时,铁水在持续吸热
C.“打铁花”表演伴随着液化物态变化过程
D.“打铁花”表演伴随着凝固物态变化过程
8.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是晶体、N是非晶体
C.若N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可能高于100℃
D.实验中烧杯内的水温有可能稳定在90℃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9.在海鲜的下面铺上一层碎冰的目的是:冰粒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填“吸收”或“放出”),但温度   ,以达到保鲜的效果.
10.“冰火花”是一种新型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皮肤上,会迅速变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不会产生湿黏的感觉,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现象,此过程需要   热。凝胶消失过程与自然界中   现象类似。
11.物理课上老师用一根细铜管插接到打火机出燃气的管口,如图所示按下打火机出气按钮,观察到打火机内部液体逐渐减少,液体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不一会儿同学们还看到铜管底部有白色的霜出现,霜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2.在我国东北的冬季,有时能看到狗因舌头黏在铁制物件上哇哇乱叫的现象,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在我国东北,冬天室外温度很低,而铁传热快,将狗的舌头迅速降温,舌头表面的唾液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狗的舌头冻在了铁制物件上。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3.如图所示,足球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辅助任意球的判罚,几分钟后这条白色的直线会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   (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小明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C点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A、B图中的   图能反映烧杯中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故A正确;
BC.草上结有露珠、春秋常见的雾、露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D.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答案】C
【解析】【解答】A.该温度计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使用前不能用力向下甩,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故B错误;
C.在玻璃泡上涂上与室温相同的酒精,酒精汽化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将会下降,故C正确;
D.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继续浸没在液体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正确使用方法: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首先要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等待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3、正确读数方法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温度计的使用要求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碰壁、不接触底部。
3.【答案】B
【解析】【解答】 解:AC、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入冷凝器里液化放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故AC错误;
B、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冷冻室里,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热,故B正确;
D、冷凝器的主要作用是使气态制冷剂液化,将制冷剂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制冷剂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4.【答案】C
【解析】【解答】AD、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教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液化而形成的液滴,AD正确
BC.“冰花”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在内表面形成小冰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2、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5.【答案】C
【解析】【解答】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6℃,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中间是54个格,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温度计示数=。
故选C。
【分析】先求出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然后根据物体的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的关系,求出实际温度和温度计示数。
6.【答案】B
【解析】【解答】冰块加热杂质后,其凝固点会降低,导致冰块吸热熔化,温度降低,下部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固体霜,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1、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2、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7.【答案】D
【解析】【解答】A、“打铁花”是在高温下将生铁化成铁水,铁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A错误;
BCD、“将铁水泼洒出去”时, 铁水放热凝固形成铁屑 ,BC错误,D正确;综上选D。
【分析】1、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
2、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8.【答案】C
【解析】【解答】 解:AB、由图知,M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由以上分析可知,M是晶体,N不能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A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因此若N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可能高于100℃,故C正确;
D、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实验中烧杯内的水温不可能稳定在90℃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物质熔化需要吸热。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我们周围的环境气压一般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9.【答案】熔化;吸收;不变
【解析】【解答】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0.【答案】升华;吸;碘的升华(樟脑丸变小等)
【解析】【解答】固态凝胶消失的过程,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自然界中樟脑丸变小现象也是凝华现象。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凝华现象。
11.【答案】汽化;吸热;凝华
【解析】【解答】液体变为气体发生汽化,需要吸热,霜的形成为气体变为固体,为凝华
综上第1空为汽化;第2空为吸热;第3空为凝华
【分析】根据凝华、汽化填空
1、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2、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12.【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狗的舌头温度较高,铁的温度较低,舌头表面的唾液遇冷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分析】能够通过物质的初末状态以及物质的温度变化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物质吸热放热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通过题干中的描述可判断唾液与铁块之间存在温度差,唾液凝固放热。
13.【答案】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白色固体变成气体为升华,该过程吸热
综上第1空为升华;第2空为吸热
【分析】根据升华填空
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14.【答案】(1)乙;小颗粒;自下而上
(2)BC;固液共存
(3)A
【解析】【解答】(1)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 应该选择水浴加热,乙正确;选择小颗粒进行试验,在实验时需要使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所以首先固定下方铁圈的位置,依次向上的固定器材;
综上 第1空、乙; 第2空、小颗粒; 第4空、自下而上;
(2)BC段温度保持不变,属于熔化过程,在C点正处于熔化阶段,属于固液共存态,
综上 第1空、BC; 第2空、固液共存态;
(3)液体沸腾时,气泡由下向上,逐渐变大;A正确,B错误。
综上 第1空、 A。
【分析】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