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暑假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暑假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20: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暑假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在教室周围种树
C.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
D.空气中的声速一定是340m/s
3.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潜艇上的船员不能听见超声波
4.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5.如图所示,将四种声音先后逐一输入同一示波器,分别得到这四种声音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在瓶胆中加水和不加水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7.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8.箜篌(kōng hóu),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贺有诗云:“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如图为演奏者弹奏箜篌的场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奏箜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弹奏不同的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箜篌声一定为乐声
D.听到美妙篌声,联想起唐风宋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9.坐在安静的物理考场内,能够清晰的听到考生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减弱噪声的。
10.如图所示,用力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声时看到与音叉接触的小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用力越大小球被弹起的越高,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也越大,说明   越大响度越大。
11.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下所示的检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当前噪音: 分贝
12.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13.控制环境污染是创建模范卫生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地震时会使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该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对着远处的大楼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大楼   m。(v声=340m/s)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是小明“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的两个实验:
(1)如图甲中 A 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 这种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如图甲中 B 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   ;
(3)如图乙所示,有 4 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 a、b、c 等高,a、b 内径相同,c、d 内径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乙所示,小明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____.
A.气柱的长短有关 B.量筒的内径有关 C.水柱的长度有关
(4)若探究猜想 1,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
(5)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 和d 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选填“c 高”“d 高”或“一样高”);
(6)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 c 和 d 使它们发声,   (填字母代号)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
四、综合题
15.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也可以在航行时测定冰山的位置,避免遇险。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若用声呐系统从船上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底有多深?
(2)若在距离轮船的位置有冰山,用声呐系统在海面上向冰山发射超声波,假定轮船和冰山静止不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则多长时间后能接收到回波?
16.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星期天和家人一起去郑州游玩,父亲开车从家出发,上高速公路后往郑州方向行驶的过程中,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7:15:00;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21:00。求: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轿车经过B地后,在某一段平直的公路上是匀速行驶的,在此过程中,距前方峭壁730m处鸣笛,经过4s后小宇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轿车在这一段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讲话声音放大并不能降低噪声的干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属于设置屏障,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带耳罩属于在接收处控制噪声,但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器可以测出噪声等级,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2.【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类听觉范围为20~20000Hz,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的声音,我们都听不到,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则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小,故C错误;
D.空气中的声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超声波或次声波的知识判断;
B.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CD.根据有关声速的知识判断。
3.【答案】D
【解析】【解答】A.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
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艇员不能听见超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利用声呐(超声波)测海深、利用雷达定位、利用B超探测婴儿信息;
2、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
4.【答案】D
【解析】【解答】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鼓面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C.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5.【答案】D
【解析】【解答】 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题目中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器音调和响度相同,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6.【答案】C
【解析】【解答】A.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需要一个真空的瓶胆和一个漏气的瓶胆,不能将一个瓶胆加水一个瓶胆不加水,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相等,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故该项符合题意;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7.【答案】C
【解析】【解答】A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变大,AD不符合题意;
B.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声音能在水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8.【答案】D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故A错误;
B.弹奏不同的弦, 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B错误;
C.凡是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对于入睡或者正在工作的人来说 箜篌声一定为噪声 。故C错误;
D.听到美妙篌声,联想起唐风宋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噪声:影响人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9.【答案】振动;声源处
【解析】【解答】翻阅试卷时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如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产生,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0.【答案】振动;振幅
【解析】【解答】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少。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的关系: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听到音叉发声时看到与音叉接触的小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力越大小球被弹起的越高,说明用力越大发声体振幅越大;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也越大,这可以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跟物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1.【答案】响度
【解析】【解答】 由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可知,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分析】 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答案】超声波;不能
【解析】【解答】B超利用的是向人体发射超声波,由医学仪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回声信号,获取相关信息。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故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 超声波 ; 不能 。
【分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时了解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3.【答案】声源处;次声波;不能;340
【解析】【解答】(1)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人耳听不见次声波,地震中会产生的次声波;
(3)距离为:。故答案为:声源处;次声波;不能;340。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自然灾害发生时常常伴有次声波产生;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根据s=vt计算人到大楼的距离。
14.【答案】(1)振动;转换法
(2)能量
(3)A
(4)a,b
(5)一样高
(6)d
【解析】【解答】(1)如图甲中 A 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现象更容易观察, 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 如图甲中 B 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根据图片可知,不同量筒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因此小明猜想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故选A;
(4)若探究猜想1,即探究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故选ab;
(5) 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 和d 的口上吹气,由于二者空气柱的长度相同,则频率大小相等,那么它们发声音调一样高;
(6) 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 c 和 d 使它们发声, d中水柱的长度大频率小,则音调更低。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声音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3)发声体的材料、长短、粗细、厚薄、质量大小,都会影响振动频率大小;
(4)根据控制变量发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5)(6)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15.【答案】(1)解: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海底的深度为
(2)解:超声波到达冰山再返回声呐系统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为
则接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两地距离;
(2)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利用,计算听到回声的时间。
(1)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海底的深度为
(2)超声波到达冰山再返回声呐系统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为
则接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
16.【答案】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
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
由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
(2)由可得,汽车的笛声在4s内传播的距离为
在这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得,汽车在这一段公路上的速度为
答:(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轿车在这一段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25m/s。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
(2)根据s=vt,计算声音传播的距离,利用,计算汽车的速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