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李清照
版本:粤教版
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 词人,号易安居士。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本词,感知词的内容,体会情感。
2、掌握诗词鉴赏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人生态度。
4、了解鉴赏咏物词的能力。
1、写作背景
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
当时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
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三.整体感知
2.感知朗读,把握节奏。
鹧鸪天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四、合作探究
3、李清照借“桂花”要表达什么?
2、桂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来突出桂花的品性的?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哪些是描写 哪些是议论
描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议论: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形神兼备地描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2(1)、词中怎样描写桂花的特点?
前句重在赋 “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后句“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2).作者是怎样来突出桂花的品性的?
主要通过层层议论来展现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拟人 对比 衬托
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3、李清照借“桂花”要表达什么?
本词有什么写作特点
1、对比、拟人、衬托等手法的运用。
2、“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词中有三层议论。
五、小结
3、在议论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的情志。
拓展:咏物诗鉴赏方法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3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