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3:32:05

文档简介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比较、品析,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比较、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体会作者闲愁之深、相思之苦
2学情分析
选修课“诗歌与散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中,除了借住课文的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外,能够读懂诗歌能够对作品的精当语言和恰当的表现手法做出客观的阐释,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校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没有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渗透了各种鉴赏的方法。
3重点难点
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多少?
了解作者:
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多少?
1、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著有《漱玉词》。
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
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例如:《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请您背诵其中的名句。
4《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 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李清照后期的词: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例如:《声声慢》请您背诵其中的名句。
8、《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后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活动2【讲授】《鹧鸪天?桂花》阅读鉴赏
二、《鹧鸪天·桂花》鉴赏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一)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描写 议论
2.哪些词句是描写?哪些词句是议论?
明确: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议论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上片第一、二句写了桂花怎样的独特风韵?请简要分析。
明确:暗淡轻黄——色泽不艳丽
情疏迹远——不引人注意
体柔留香——温柔而芳香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品格高洁。
4.这首词是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
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是议论的第二层。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
经过这样的对比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明确: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从而由衷表达了桂花确是花中极品的情感。
提问3.三层议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要突出桂花什么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运用了拟人 衬托 用典
主要表现了桂花外貌不扬,内秀丰富,花中之冠的特点。
作者词中对桂花品格的自珍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即通过赞美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
活动3【活动】自由朗诵和背诵
(二)自由朗诵并背诵
活动4【练习】比较阅读
四:比较阅读:
(一)比较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与谢懋的《霜天晓角·桂花》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哪些词句是议论入词?请简要分析。
霜天晓角?桂花
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答案:
1、哪些词句是议论入词?请简要分析
明确:“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 。“胜绝” 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
(二)比较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完成以下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词中描写的梅花和杏花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特点:梅花:寂寞开放 无心争春 永留芬芳
杏花:临水盛放 妖娆纯洁
作者借梅花和杏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梅花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格完全一样。
杏花虽然妖娆但能保持纯洁宁愿献身也不愿被玷污,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之志。
活动5【活动】比较阅读感悟分享
五、通过比较阅读,你悟出了什么?
明确:
1、咏物诗词除了常用的写作手法(拟人、衬托等)还可以用“议论”入词。
2、不同的“物”寄寓相同的“情”,托物抒情是咏物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
课件24张PPT。鹧鸪天 桂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比较、品析,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比较、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体会作者闲愁之深、相思之苦
【学习重点】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学习难点】
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多少?1、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著有《 》。
《漱玉词》
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 ”。
“易安体”
3、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 ”。
“婉约词宗”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例如:《如梦令》 《一剪梅》 《醉花阴》请您背诵其中的名句。
4、《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 。
格调清新、妩媚秀丽 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多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三瘦词人”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
李清照后期的词: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例如:《声声慢》请您背诵其中的名句。
8、《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后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
凄清深沉、苍凉悲楚关于李清照,你知道多少?鹧鸪天 桂花李清照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一、朗读并思考: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2.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描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议论: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提问1、上片一、二句写桂花怎样的独特风韵? 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
体柔留香—— 色泽不艳丽
不引人注意
温柔而芳香
直接描写
颜色暗黄、淡黄、轻黄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品格高洁。
知识扩展:
“暗淡轻黄体性柔”,
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桂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提问2 :诗句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
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 是议论的第二层。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
经过这样的对比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衬托拟人议论拟人衬托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从而由衷表达了桂花确是花中极品的情感。 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提问3.三层议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要突出桂花什么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运用了拟人 衬托 用典
主要表现了桂花外貌不扬,内秀丰富,花中之冠的特点。
作者词中对桂花品格的自珍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即通过赞美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五:自由朗诵并背诵
背诵指导:
上片:
1、桂花的色泽:暗淡轻黄,情疏迹远
2、议论第一层:“何须”“自是”
下片:
3、 议论第二层“梅”“菊”“冠中秋”
4、议论第三层
“骚人”“可煞” 四、总结。 本文善于在咏物词中议论。这首词是咏桂花的。全词除了开头两句是直接描写桂花外,其余都是议论的文字。把桂花的内质美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情志,水乳交融地融会在议论之中。而且,在开头两句的描写中,就隐含了议论的因素。 霜天晓角?桂花
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提示:这两首词均以议论入词,借物寓怀。五:比较阅读:
比较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与谢懋的《霜天晓角·桂花》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霜天晓角?桂花
谢懋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1、哪些词句是议论入词?请简要分析
☆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
☆“胜绝”
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
五:比较阅读:
(二)比较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完成以下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词中描写的梅花和杏花分别有什么特点?
?
2、作者借梅花和杏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
五:比较阅读:
(二)比较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完成以下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词中描写的梅花和杏花分别有什么特点?
?
2、作者借梅花和杏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
参考答案1、特点:梅花:寂寞开放 无心争春 永留芬芳
杏花:临水盛放 妖娆纯洁
2、情怀:梅花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格完全一样。
杏花虽然妖娆但能保持纯洁宁愿献身也不愿被玷污,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之志。
五:通过比较阅读:你悟出了什么?
1、咏物诗词除了常用的写作手法(拟人、衬托等)还可以用“议论”入词。
2、不同的“物”寄寓相同的“情”,托物抒情是咏物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