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3:4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探究《青玉案 元夕》词的丰富意蕴及其主旨。
2.过程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讨论拓展。
3.情感态度:感悟辛弃疾爱国主义的情怀,培养为了理想而矢志追求的态度。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其运用却往往只限于应试,在解词时通常只凭经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并不能有效地加以鉴赏;他们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注解把握词作的基本含义,但对词作的语言结构及其情感主旨的精微之处却往往领略不到,无从理会。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按照宋词的章法结构解读《青玉案·元夕》,探究词作的丰富意蕴。
2.教学难点:鉴赏词作中“那人”的人物形象,探究词作的思想主旨。
span>自主诵读感悟,相与赏析探究,引导讨论拓展。通过复习宋词章法和“诵读感悟”,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读词,理解词作的基本含义;通过“讨论探究”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把握词作的“言”之味和“象”外之旨,实现言与意的统一。同时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和能力培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知识复习
有同学说词离我们挺遥远的,尽管已经学过许多词了,但一首宋词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是不会读。那么,你是怎么读词的?
【参见学案】回顾以前所学的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词的章法知识。
活动2【讲授】诵读赏析
青玉案·元夕①
[南宋]辛弃疾
东风②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④,笑语盈盈⑤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⑧,蓦然⑨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①元夕: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此夜称元夜或元夕。
②东风:春风;
③玉壶:月亮;
④蛾儿/雪柳/黄金缕:均为用绢纸箔等剪裁制扎成的应时饰物;
⑤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⑥暗香:
幽香,此指女性佩带的香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⑦他:泛指第三人称

⑧千百度:千百回,千百遍;
⑨蓦然:突然,猛然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起句中哪个字点题?(夜,点明是在写“元夕”之热闹繁华)
2.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展开具体描写的?(“花千树”,花灯之多;“星如雨”,烟花之盛;“香满路”,贵族之众;“动、转、舞”,歌舞之欢)
3.下片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众里寻他千百度。词作到这里,我们不难推知,上片写热闹繁华其实也是在写“找寻”)
4.过片是如何体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既承上继续描写元夕的热闹场面,同时又由景到人,写找寻。)
5.结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辗转追寻的苦闷和蓦然相见的欣喜)
活动3【活动】讨论探究
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句中的“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全词作分析。
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时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你怎么理解他的这种评论?
(“那人”身处喧嚣但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冷眼旁观,孤高淡泊。“那人”其实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写照,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坚毅的追求。)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还包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你所获得的启示。
【资料链接】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文艺评论著作《人间词话》中,对治学之道曾有这样一番描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1.景美:星河与花灯交映,仙界与人间同欢,真乃灯火辉煌之佳节,风清月白之良宵,令人目不暇接,观赏不尽。
2.情切:主人公为寻找“那人”,虽千寻百觅,求之不得,但依然辗转思之,苦心等候,直至灯火阑珊。其意切情痴,其惆怅悲欢,莫不令人心动。
3.
志明:作者通过铺陈和对比等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热闹繁华的背景之下孤高淡泊、不同流俗的
“那人”形象,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坚毅的追求。
4.理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已经超出了情感的描绘
,具有很深的哲理意蕴。
活动6【练习】巩固练习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①锦襜chān,锦衣;
②娖chuò,整顿;
③胡簶lù,箭筒;
④金仆姑,古名箭。
⑤平戎策,指上书朝廷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词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明确】上片“追往事”,写当年参加义军抗金的战斗生活。下片“叹今吾”,感概自己投闲置散,青春不再的苦闷。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