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的。
A.一节课的时间 B.一节课的内容 C.1小时 D.无法确定
2.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 )。
A. B. C.
3.的分子加上15,要想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15 B.乘5 C.乘6 D.加上30
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的小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 )。
A. B. C. D.
5.分数单位是并且小于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A.6 B.5 C.4 D.3
二、填空题
6.把下列分数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 )÷( ) ( )÷( ) ( )÷( )
( )÷( ) ( )÷( ) ( )÷( )
7.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是( ),分子是6的假分数有( )个。
8.王阿姨录入一份稿件需要36分钟,照这样计算,25分钟可以录入这份稿件的。
9.5÷4===( )(填小数)。
10.有一些笔记本,如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就多了6本;如果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就多了8本。这些笔记本至少有( )本。
三、判断题
11.和都是最简分数。( )
12.一集动画片的时间是小时,是把一集动画片的时间看成单位“1”。( )
13.小于而大于的分数有无数个。( )
14.一袋面粉25千克,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这袋面粉的。( )
15.对比7米的和1米的两者相同。( )
四、计算题
16.直接写结果。
9x+0.1x= (15,6)= 140厘米=( )米(写分数)
a-0.3a= [15,6]= 160毫升=( )升(写分数)
4.8+0.6= 4-4÷8= 280公顷=( )平方千米(写分数)
17.先通分,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 和 和
五、解答题
18.周末张林和爸爸骑车去距家6千米的葡萄采摘园,骑行了2千米的时候,休息了5分钟。他们还要骑行全程的几分之几才能到达葡萄采摘园?
19.录人一份稿件,小李用了13分钟,比小王少用4分钟。小李用的时间是小王的几分之几?小王用的时间是小李的几分之几?
20.下面是甲市和乙市2024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甲市和乙市2024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甲市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月;乙市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月;两市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是( )月。
(2)一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为4个月,适合在气温是24℃以上的地区生长,这种植物适宜生长在哪个城市?为什么?
(3)甲市低于20℃的月份是乙市的几分之几?
《(基础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C D D
1.C
【分析】“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一节课的时间占2份。
【详解】“一节课的时间是小时”这里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的。
故答案为:C
2.C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走的份数,确定各选项分数即可。
【详解】A.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B.阴影部分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C.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有整体意识。
3.C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3+15=18,18÷3=6,分子加上15后变成18,相当于分子乘6,要想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乘6,5×6=30,30-5=25,相当于分母加上25,因此的分子加上15,要想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乘6或者加上25。
故答案为:C
4.D
【分析】把长方形的纸的面积看作单位“1”,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则把纸平均分成2×2×2份,求小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用1÷8解答。
【详解】1÷(2×2×2)
=1÷(4×2)
=1÷8
=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的小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明确用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分数单位是而小于的最简真分数也就是分母是8,分子小于7的最简真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分数单位是而小于的最简真分数有,,共3个。
因此分数单位是并且小于的最简真分数有3个。
故答案为:D
6. 2 7 17 28 3 5 6 31 1 11 2 13
【分析】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2÷7 17÷28 3÷5
6÷31 1÷11 2÷13
7. 、 6
【分析】分子分母是互质数并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就是最简真分数,据此找出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即可;假分数是指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据此写出分子是6的假分数即可。
【详解】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6的假分数有:、、、、、,一共有6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8.
【分析】将用的总时间看作单位“1”,已知时间÷总时间=相应时间可以录入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详解】25÷36=
25分钟可以录入这份稿件的。
9.;16;1.25
【分析】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即5÷4=,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即20÷5=4,第三个空填:4×4=16;算出5÷4的结果,用小数表示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5÷4===1.25(填小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
10.62
【分析】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就多余6本,即少1本;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就多余8本,即少1本。由此可知,本子数量是 7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少1本,然后求出 7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即可。
【详解】7和9是互质数,7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7×9=63,
63-1=62(本)
即这些笔记本至少有62本。
11.√
【分析】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2和3只有公因数1,由此判断。
【详解】据分析可知:和都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简分数的概念。
12.×
【分析】“小时”是具体的时间,不是一个分率,表示1小时的,所以单位“1”是指1小时的时间,据此判断。
【详解】一集动画片的时间是小时,是把1小时的时间看成单位“1”。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乘2、3、4…可以得到无数个小于而大于的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
则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
所以小于而大于的分数有无数个。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明确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那么两个分数之间也有无数个分数。
14.×
【分析】把这袋面粉的总重量看作单位“1”,8天吃完,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平均每天吃这袋面粉的。
【详解】通过分析可得:一袋面粉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这袋面粉的。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7米的和1米的是多少,再比较即可。
【详解】将7米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将1米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7份是米;米=米,所以7米的和1米的相等;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
16.9.1x;;3;
0.7a;;30;
5.4;;;
【详解】略
17.;;;
;;;
;;;。
【分析】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作为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分数分别化成以公分母为分母的分数。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各组分数进行通分,然后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
【详解】,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18.
【分析】骑了2千米占了总路程6千米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得出骑得路程占总路程的。将总路程看成单位“1”,则骑了,剩下未骑。
【详解】
答:他们还要骑行全程的才能到达葡萄采摘园。
19.;
【分析】已知小李用了13分钟,比小王少用4分钟,即小王比小李多用4分钟,用小李用的时间加上4,即是小王用的时间;
求小李用的时间是小王的几分之几,用小李用的时间除以小王用的时间即可;
求小王用的时间是小李的几分之几,用小王用的时间除以小李用的时间即可。
【详解】13+4=17(分钟)
13÷17=
17÷13=
答:小李用的时间是小王的,小王用的时间是小李的。
20.(1)七;一;十一
(2)甲市;理由见详解
(3)
【分析】(1)观察虚线,找出折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月份就是甲市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观察实线,找出折线的最低点对应的月份就是乙市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找出两条折线最靠近的点对应的月份就是两市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月份。
(2)观察甲、乙两市的平均气温折线图,找出连续有4个月平均气温都在24℃以上对应的折线,符合条件的折线对应的城市即可适合这种植物生长。
(3)分别找出甲市和乙市低于20℃的月份总量,用甲市低于20℃的月份数量除以乙市的数量,所得结果即为甲市低于20℃的月份是乙市的几分之几。
【详解】(1)甲市平均气温最高的是七月;乙市平均气温最低是一月;
13.6-12.7=0.9(℃),两市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是十一月。
因此甲市平均气温最高的是七月;乙市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一月;两市平均气温相差最小的是十一月。
(2)通过观察甲市的平均气温折线图,从六月到九月,平均气温分别是24.2℃,29.9℃,29.5℃和24.9℃,连续有4个月平均气温在24℃;而乙市没有月份对应的平均气温是24℃以上,因此这种植物适宜在甲市生长。
答:甲市。理由是:甲市从六月到九月,有连续4个月平均气温在24℃以上,而乙市没有月份对应的平均气温在24℃以上,甲市更适宜该植物生长。
(3)甲市低于20℃的月份有一、二、三、四、十一、十二月,共6个月;
乙市低于20℃的月份有一、二、三、四、五、九、十、十一、十二、共9个月。
答:甲市低于20℃的月份是乙市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