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7 21: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的信息资料中,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2022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B.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C.服装店各种服装的销售情况 D.五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人数
2.今年3月10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季)火热开播。王小萌同学想绘制第一季至第九季的收视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3.小力觉得上学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 )幅图描述了他的行为。
A. B. C. D.
4.星期六下午,小刚从家出发,到图书馆参加志愿服务,回家后把经历绘制成统计图并写成数学日记,请将日记中描述的与图不一致的地方选择出来。( )
A.我下午2时从家出发,回到家时,已经下午5时了。
B.图书馆离我家3千米。
C.我和其他志愿者为读者们提供了许多服务,我们很高兴,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今天志愿服务的时间到了。
D.参加志愿服务中,我还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也是一位志愿者。我俩的家在同一方向,于是,我们结伴从图书馆一起直接回家。
5.下面哪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适合?( )
A.小军三年级时身高140cm,四年级时身高147cm,五年级时身高151cm。
B.三年级共有139人,其中三(1)班48人,三(2)班45人,三(3)班46人。
C.小宁家上个月缴电费150元,水费80元,电话费60元。
D.五(3)班有15人喜欢打篮球,11人喜欢踢足球,20人喜欢打羽毛球。
6.张经理要将两个门店上半年销售衣服的件数制成统计图,从而了解上半年衣服的销量变化情况,他选择( )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统计图 B.单式折线统计图
C.复式条形统计图 D.复式折线统计图
7.《宋史司马光传》中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下面图( )比较符合故事情节。
A. B. C. D.
二、填空题
8.下图描述了小峰放学回家的行程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峰在路上逗留了( )分钟,从学校到家一共用了( )分钟。
(2)小峰家离学校有( )米的路程。
(3)小峰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
9.如图是A、B两市2023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A市降水量最少的是( )月,只有( )毫米。B市降水量最多的是( )月,有( )毫米。
(2)两个城市降水量差别最大的是( )月,相差( )毫米。
(3)A市上半年平均每月的降水量是( )毫米。(得出保留两位小数)
10.反映某病人一周内每日的体温变化应选择( )统计图合适。
11.看图回答问题。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 )摄氏度。
(2)甲市和乙市这一天( )时气温相差最大,( )时气温相差最小。
(3)根据这一天各个时刻的气温可以求出,甲市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12.小明从家出发去6千米远的文景公园游玩,请根据折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出发至回到家,一共用了( )小时,在公园玩了( )分钟。
(2)小明回家的速度是( )千米/时。
13.同时种下甲、乙两棵树,它们的生长情况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
(1)前6年,两棵树中生长速度较快的是( )(填“甲”或“乙”)树。
(2)第( )年,两棵树的高度一样。
(3)第( )年后,甲树停止长高。
(4)当两棵树都停止长高后,它们的高度相差( )米。
14.工厂需要反映各车间的产量的多少,应选用( )统计图。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15.容量为200升的水箱上装有甲、乙两根进水管和一根丙排水管,先开甲、乙两根进水管同时向水箱内注水,再由乙进水管单独向水箱内注水,最后由丙排水管将水箱里的水排完,水箱中储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1)水箱内原有( )升水,到第( )分钟时水箱注满。
(2)甲进水管每分钟进水( )升,乙进水管每分钟进水( )升,丙排水管每分钟排水( )升。
三、判断题
16.统计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时间和高度的记录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
17.如果要形象地表示某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
18.折线统计图,主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不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
19.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折线统计图。( )
20.要表示洋县6月和7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
四、作图题
21.调查一下本地最近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记录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再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五、解答题
22.如图是张叔叔家开的A、B两家水果店去年1~7月营业额统计图。
(1)第一季度,哪个店的营业额多一些?多多少?
(2)由于市场不景气,张叔叔要关闭其中一家店,但不知道关闭哪家好。你能为张叔叔提出合理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写下来。
23.下面是一个渔场养殖的两种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
(1)哪种鱼生长得较快?
(2)养殖到18个月时两种鱼的质量相差多少?
(3)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24.李强收集了南京和哈尔滨2022年4月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结果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南京和哈尔滨某周最高气温统计图
(2022年4月17日~4月23日)
(2)南京的日最高气温从( )日至( )日这一天上升得最快。
(3)哈尔滨的日最高气温有三天比较平稳,是( )日至( )日。
25.“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下面是平城区某小学篮球社团精英队和先锋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
平城区某小学篮球社团精英队和先锋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2)两个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 分,第五场成绩相差 分。
(3)两队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你能预测下一场两个篮球队的比赛结果吗?
26.下面是小历、小青本学期7次数学测试成绩情况统计表。
小历、小青本学期7次数学测试成绩情况统计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小历成绩/分 73 74 80 85 92 95 96
小青成绩/分 80 88 75 90 72 92 98
(1)要反映小历、小青本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2)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①上面的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②上图中横轴上的数表示( ),纵轴上的数表示( ),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
③小历7次数学测试的最高分是( )分,小青7次数学测试的最低分是( )分。( )(填“小历”或“小青”)本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呈上升趋势。
④请列式计算小历7次数学测试的平均分。
《(进阶篇)五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B D A D D
1.A
【分析】(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3)折线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变化的趋势,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详解】A.2022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合适;
B.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选择条形统计图合适;
C.服装店各种服装的销售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合适;
D.五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人数,选择条形统计图合适。
故答案为:A
2.C
【分析】统计表,也就是表格,主要是用来呈现具体的数据值,方便查找和比较单个数据,但对于展示趋势可能不够直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适合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但难以清晰体现连续时间上的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能直观反映收视率的上升、下降或波动,最适合表现“变化”;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要展示第一季到第九季的收视变化情况,需要体现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故答案为:C
3.B
【分析】小力先跑步走,也就是先快,后慢,反映到统计图上是先陡后相对平缓,据此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
A.,观察图意可知,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先陡后相对平缓,即先快后慢,描述了小力的行为,符合题意;
C.,观察图意可知,速度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先平缓后陡,即先慢后快,不符合题意。
小力觉得上学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描述了他的行为。
故答案为:B
4.D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刚我下午2时从家出发,回到家时,已经下午5时了;小刚家距离图书馆3千米;小刚和其他志愿者为读者们提供了许多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了一个半小时。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A.我下午2时从家出发,回到家时,已经下午5时了。此说法正确;
B.图书馆离我家3千米。此说法正确;
C.我和其他志愿者为读者们提供了许多服务,我们很高兴,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今天志愿服务的时间到了。此说法正确;
D.参加志愿服务后,小刚没有直接回家。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A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A.统计小军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较合适;
B.统计三年级三个班的人数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较合适;
C.统计小宁家上个月缴电费、水费、电话费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较合适;
D.统计五(3)班同学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较合适。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6.D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张经理要将两个门店上半年销售衣服的件数制成统计图,从而了解上半年衣服的销量变化情况,他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7.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水缸里原有一部分水(未满),玩耍的孩童落入水缸中,水已没过孩童头顶,这时水缸内的水位会上升,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后,孩童得救。此时水位会迅速下降。据此对照下面四幅图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由分析得:比较符合故事情节。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1) 10 20
(2)450
(3)60
【分析】从图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折线往上表示小峰行走,折线平稳无变化表示小峰停止。小峰从家到学校有450米,共用20分钟,路上逗留10分钟。小峰前5分钟行走了300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算出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据此解答。
【详解】(1)15-5=10(分钟)
小峰在路上逗留了10分钟,从学校到家一共用了20分钟。
(2)小峰家离学校有450米的路程。
(3)300÷5=60(米/分)
小峰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60米/分。
9.(1) 1 15 6 150
(2) 4 65
(3)63.83
【分析】(1)依据折线统计图找出对应的点。A市是实线,其中最低点就是最少的降水量,最高点就是最多降水量。B市是虚线,其中最低点就是最少的降水量,最高点就是最多降水量。
(2)依据折线统计图,发现4月份两市之间的降水量相差最大。再用减法列式计算相差多少毫米;
(3)平均月降水量=总降水量÷月份数,由此列式计算,最后的结果不够整除,保留两个小数。
【详解】(1)A市降水量最少的是1月,只有15毫米。B市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有150毫米。
(2)70-5=65(毫米)
两个城市降水量差别最大的是4月,相差65毫米。
(3)(15+35+25+70+68+170)÷6
=383÷6
≈63.83(毫米)
A市上半年平均每月的降水量是63.83毫米。
10.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反映某病人一周内每日的体温变化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掌握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1)5
(2) 6 22
(3)16.6
【分析】(1)纵轴表示气温,观察纵轴即可确定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温度;
(2)分别计算每个时刻的气温差,比较即可;
(3)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5摄氏度。
(2)14-7=7(摄氏度)、18-12=6(摄氏度)、24-18=6(摄氏度)、
16-10=6(摄氏度)、11-7=4(摄氏度)
7>6>4
甲市和乙市这一天6时气温相差最大,22时气温相差最小。
(3)(14+18+24+16+11)÷5
=83÷5
=16.6(摄氏度)
甲市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16.6摄氏度。
12.(1) 2 30
(2)12
【分析】(1)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代入数据,求出一个用的时间,再根据统计图,1时到2时平均分成6份,60÷6=10分钟,每一小格是10分钟;求出小明在公园玩的时间;
(2)根据速度=距离÷时间,根据统计图,找出小明从公园到家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小明回家的速度。
【详解】(1)3-1=2(小时);60÷6=10(分钟)
10×3=30(分钟)
小明从出发至回到家,一共用了2小时,在公园玩了30分钟。
(2)10×3=30(分钟)
30分钟=0.5小时
6÷0.5=12(千米/时)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以及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能力。
13.(1)乙
(2)10
(3)15
(4)2
【分析】(1)观察统计图,找出6年前哪棵树生长快。
(2)观察统计图,找出哪年,两棵数高度一样。
(3)观察统计图,找出第几年后甲树停止长高。
(4)观察统计图,找出两棵树都停止长高后的高度,再相减,即可解答。
【详解】(1)前6年,两棵树中生长速度较快的是乙树。
(2)第10年,两棵树的高度一样。
(3)第15年后,甲树停止长高。
(4)10-8=2(米)
当两棵树都停止长高后,它们的高度相差2米。
14. 条形 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工厂需要反映各车间的产量的多少,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5.(1) 50 12
(2) 45 5 50
【分析】(1)从图中可知,折线的起点是50,说明水箱内原有50升水;折线的最高点是200升,说明水箱最多储水200升,找到对应的时间即可。
(2)根据题意和图意可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0~2分钟,是由甲、乙两根进水管同时向水箱内注水(150-50)升;
第二部分,2~12分钟,是由乙进水管单独向水箱内注水(200-150)升;
第三部分,12~16分钟,是由丙排水管将水箱里的200升水全部排完。
先用第二部分的注水量除以注水时间,求出乙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
然后用第一部分的注水量除以注水时间,求出甲、乙两根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之和,再减去乙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就是甲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
最后用第三部分的排水量除以排水时间,求出丙排水管每分钟的排水量。
【详解】(1)水箱内原有50升水,到第12分钟时水箱注满。
(2)乙进水管每分钟进水:
(200-150)÷(12-2)
=50÷10
=5(升)
甲、乙两根进水管每分钟共进水:
(150-50)÷2
=100÷2
=50(升)
甲进水管每分钟进水:
50-5=45(升)
丙排水管每分钟排水:
200÷(16-12)
=200÷4
=50(升)
甲进水管每分钟进水45升,乙进水管每分钟进水5升,丙排水管每分钟排水50升。
【点睛】理解储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每个时间段水箱内储水量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6.×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除了显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统计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时间和高度的记录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合适,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详解】分析可知,如果要形象地表示某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
18.×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9.×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分析】由于要统计两组数据,要用复式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要表示洋县6月和7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熟练掌握它们的特点并灵活运用。
21.见详解
【分析】先统计一下本地本周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据此填写统计表;再画出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根据统计的数据,在方格图的纵横交点上描出表示具体气温的点,最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再标记出具体的数据,据此完成折线统计图即可。
【详解】填表如下: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最高气温/℃ 18 18 12 18 26 25 24
最低气温/℃ 9 7 8 5 8 15 17
作折线统计图如下:
(答案不唯一)
22.(1)A店;500元;
(2)见详解
【分析】(1)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分别计算A、B两家水果店这3个月的营业额各是多少,再用多的营业额减去少的营业额,即可得解;
(2)从折线上升的趋势来看,A店增长不大,B店增长越来越大。如果要关闭其中一家店的话,建议关掉增长不大的A店。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A店:2500+2800+2200
=5300+2200
=7500(元)
B店:2000+2400+2600
=4400+2600
=7000(元)
7500>7000
7500-7000=500(元)
答:第一季度,A店的营业额多一些,多500元。
(2)建议张叔叔关闭A店腾出资金,因为A店营业额增长不大,而B店经营状况越来越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利用表中已知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解决问题。
23.(1)A种鱼
(2)1.10千克
(3)15个月时;理由见详解
【分析】(1)生长速度比较:观察折线图纵轴(质量)变化幅度;A种鱼(虚线)从3个月到18个月的质量增长幅度明显大于B种鱼(实线)相同时间间隔内,A种鱼的质量增加值更大。
(2)质量差计算:定位横轴18个月处对应的两条折线纵坐标;A种鱼在18个月时达到纵轴3.10千克刻度位置,B种鱼在18个月时对应纵轴2.00千克刻度位置。
(3)捕捞时机判断:观察两条折线的斜率变化,15个月后两条折线都趋于水平,增长停滞,15个月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佳捕捞时间应在停止快速生长时。
【详解】(1)直接观察折线倾斜程度得出A种鱼
答:A种鱼生长得较快。
(2)3.10-2.00=1.10(千克)
答:养殖到18个月时两种鱼的质量相差1.10千克。
(3)15个月时,理由:15个月以前鱼的体重都是一直在增加,15个月以后鱼的体重不再有明显的增加。
24.(1)见详解
(2)20;21
(3)19;21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描点,再连线,最后写上数据,实线表示南京,虚线表示哈尔滨;
(2)根据统计图,找出南京哪日到哪日这一天气温升的最快;
(3)根据统计图,找出哈尔滨哪三天气温比较平稳。
【详解】(1)
(2)南京的日最高气温从20日至21日这一天上升最快;
(3)哈尔滨的日最高温有三天比较平稳,是19日到21日。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统计表绘制完整的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25.(1)见解答;
(2)4;4;
(3)精英队的成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先锋队的成绩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4)我预测下一场两个篮球队的比赛结果是:精英队获胜。
【分析】(1)根据表中数直接描点画图即可;
(2)找出第一场比赛时的成绩求差即可;找出第五场比赛时的成绩求差即可;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解答即可;
(4)根据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直接解答即可。
【详解】(1)统计图如下:
(2)50-46=4(分)
55-51=4(分)
答:两个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4分,第五场成绩相差4分。
(3)精英队的成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先锋队的成绩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4)我预测下一场两个篮球队的比赛结果是:精英队获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
26.(1)折线
(2)图见详解
(3)①能直接看出数据的变化
②次数;成绩;10分
③96;72;小厉
④85分
【分析】(1)根据不同统计图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常见的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据给定数据在统计图中准确绘制:根据统计表中小历和小青每次测试的成绩,在统计图中对应的横轴(次数)位置,找到纵轴(成绩)对应的刻度,依次描点并连线。
(3)分别从统计图优点、横纵轴含义、数据最值以及平均数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计算。
①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直观地展示了成绩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等变化情况,而统计表只是单纯罗列数据,变化情况不直观。
②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上的数表示什么;纵轴上的数表示什么;从纵轴刻度可以看出,每一格长度表示10分,如从60到70,70到80等,相邻两个刻度差值为10分。
③从统计图或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小历7次数学测试的最高分是96分,小青7次数学测试的最低分是72分。通过观察小历的成绩依次为73、74、80、85、92、95、96,分数逐渐增大,所以小历本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呈上升趋势。
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详解】(1)要反映小历、小青本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变化情况,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如图:
(3)①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优点是能直接看出数据的变化。
②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上的数表示次数,即第1次、第2次……第7次测试;纵轴上的数表示成绩,从纵轴刻度可以看出,每一格长度表示10分,如从60到70,70到80等,相邻两个刻度差值为10。
所以横轴上的数表示次数,纵轴上的数表示成绩,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0分。
③由分析可知:小历7次数学测试的最高分是96分,小青7次数学测试的最低分是72分。小历本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呈上升趋势。
④(73+74+80+85+92+95+96)÷7
=595÷7
=85(分)
答:小历7次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8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