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暑假专项训练:选择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
A.圆的周长最短 B.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C.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D.周长一样长
2.把3千克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千克。
A. B. C.
3.下列图形( )能表示出分数。
A.
B.
C.
4.在1~20的各数中,4的倍数有( )
A.3 B.4 C.5
5.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圆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 D.扇形
6.能使方程20x=0.2的左右两边相等的x的值是( )。
A.10 B.0.1 C.0.01
7.小丽抛了30次质地均匀的硬币,20次正面朝上,10次反面朝上,如果再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 B. C. D.
8.5的倍数是( )。
A.质数 B.合数 C.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D.无法确定
9.x和y的最小公倍数是24,下面( )是x和y的公倍数。
A.1 B.12 C.240 D.无法确定
10.如果a、b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是21,那么a和b的公因数有( )个。
A.2 B.3 C.4 D.5
11.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个。
A.6 B.9 C.12
12.6和9的公倍数中最大的两位数是( )。
A.90 B.99 C.96 D.93
13.下面各式中,是方程的为( )。
A.2a=10 B.b+6<10 C.10-3=7 D.4+x
14.假如A=B+1,(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多少倍?( )
A.A B.B C.A×B D.无法确定
15.在下面三个圆中,面积最小的是( )。
A.周长是5π厘米的圆 B.直径6厘米的圆 C.半径5厘米的圆
16.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第二次烧掉全长的,两次烧掉全长的( )。
A. B. C.
17.在15x-2,4+2.4x=16,3×5=15,a÷3=9,35d>40中,方程有( )个。
A.1 B.2 C.3 D.4
18.甲乙两筐苹果,甲筐x千克,乙筐32千克。从乙筐拿4千克放入甲筐,两筐苹果就一样重。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2-x=4 B.x+4=32 C.x-8=32 D.x+4=32-4
19.用一张长是7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像这样的圆最多可以剪( )个.
A.1 B.2 C.3 D.4
20.是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减法的运算性质
21.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因为240÷40=6,所以240是倍数,40是因数。
②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③任何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④因为A、B都是3的倍数,所以“A+B”“A-B”“A×B”都是3的倍数。
⑤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合数就是质数。
⑥因为3.2÷0.8=4,所以说0.8是3.2的因数。
⑦三个连续非0自然数的积一定是6的倍数。
⑧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⑨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A.4 B.5 C.6 D.7
22.下面三个圆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半径为3.5cm的圆 B.直径为5cm的圆 C.周长为18.84cm的圆
23.小明和小华两人都买了《童话故事》这本书,小明用去了所带钱的,小华用去了所带钱的,两人带的钱比较,( )。
A.小明多 B.小华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4.如果a=b,那么( )。
A.a+b=0 B.3a=3b C.3+a=3b D.3+a=b-3
25.明明、红红和兰兰朗诵同一篇课文,明明用了小时,红红用了小时,兰兰用了小时,读得最快的是( )。
A.明明 B.红红 C.兰兰
26.四个杯子完全相同,杯子上面的方糖大小也相同。分别往杯里倒水,水量如图中的涂色部分。如果把水杯上方的方糖放入杯中,完全溶解后,( )杯最甜。
A. B. C. D.
27.晚上,小明在灯下做作业,弟弟调皮按了20次开关,这时灯的状态是( )。
A.关 B.开 C.不确定
28.x=9y,(x、y是不为0的自然数),x和y的最大公因数是( )。
A.x B.y C.9y
29.分子是6的假分数共有( )个。
A.5 B.6 C.无数
30.甲、乙两数中一个能被另一个整除,其中甲数是奇数,乙数是偶数,则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A.甲数 B.乙数 C.甲数×乙数 D.甲数+乙数
31.把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圆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3 C.4 D.6
3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数是n,最大的一个是( )。
A.n-2 B.n+2 C.n+4 D.n+6
33.如图,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则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B. C. D.无法知道
34.光明小学举行“整理收纳”叠衣服比赛。一共准备了48件上衣、72条长裤,每名参赛学生分得相同数量的上衣和相同数量的长裤,最多可以有( )名学生同时参赛。
A.8 B.12 C.24
35.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是糖水的( )
A. B. C. D.
36.一个合数加上1后是( )。
A.合数 B.质数
C.可能是合数,也可能是质数 D.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37.下面的三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38.如下图,一张长方形纸片遮住甲、乙两条线段的一部分,则甲与乙的长度相比,( )。
A.甲长 B.乙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3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A. B. C. D.
40.王阿姨步行前往电影院观看“建党百年”红色电影,10分钟走了总路程的,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她改乘出租车,她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假定总路程为1),王阿姨到达电影院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 )分钟。
A.30 B.24 C.35
41.修一条5千米的路,计划8天修完,照这样计算,2天修了全长的( )。
A. B. C. D.
42.如果1+n=m(m和n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 )。
A.1 B.m C.n D.mn
43.两根钢管,分别长12米和9米,如果要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 )。
A.1米 B.36米 C.3米
4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小的质数是偶数
B.两个奇数没有公因数
C.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D.偶数一定是合数
45.如果,那么和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B. C.8 D.
46.魔方社团里,莉莉、君君和小明比赛玩魔方。谁赢了?正确的选项是( )。
A.小明 B.君君 C.莉莉
47.48是3和24的( )。
A.公因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 D.最大公因数
48.N=2×2×3,它的全部因数有( )个。
A.3 B.5 C.6
49.兴趣小组正在探索求下图组合图形的面积,其中( )的方法是错误的。
A.淘气:把图形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再求各部分面积的和
B.笑笑:把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求各部分面积的和
C.奇思:把图形看成一个长方形,用其面积减去一个梯形的面积
D.妙想:把线绕图形围一周,再把这条线围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面积
《五年级暑假专项训练:选择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C B C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C A B B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B A A B B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C C B C B B B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答案 C A C A A A B C D
1.A
【分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圆的周长最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周长最短。
故答案为:A
【点睛】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圆的周长最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
2.A
【分析】把3千克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千克,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解答。
【详解】3÷4=(千克)
每份是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弄清楚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还是平均分的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3.A
【详解】三个图案都被分成4份,只有A选项里有颜色的部分有三份。
4.C
【详解】略
5.B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在圆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扇形中,只有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其它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6.C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两边仍然相等,由此即可求出x的值。
【详解】20x=0.2
解:20x=0.2
x=0.2÷20
x=0.01
A.10与方程的解不等,不符合题意;
B.0.1与方程的解不等,不符合题意;
C.0.01与方程的解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同减、同乘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相等。
7.A
【分析】可能性=所求事件出现的可能结果个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正面朝上的可能的结果是1,硬币可能出现正反朝上,也可能出现反面朝上,总共有2种情况,用1÷2,结果用分数表示,即可求解。
【详解】由分析可知:
1÷2=
所以再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可能性的求解,硬币再抛一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之前出现正面朝上次数的多少无关。
8.C
【分析】写出5的几个倍数,逐一对照每个选项,即可判断。
【详解】5、10、15、20、25、30、35、40……都是5的倍数,而这些数有些是合数,有些是质数;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9.C
【分析】x和y的最小公倍数是24,1不是24的倍数,不是x和y的公倍数;12也不是24的倍数,不是x和y的公倍数;240是24的倍数,也就是x和y的公倍数,由此解答。
【详解】A.1不能被24整除,不是24的倍数,不是x和y的公倍数,不符合题意;
B.12不能被24整除,不是24的倍数,不是x和y的公倍数,不符合题意;
C.240能被24整除,是24的倍数,也就是x和y的公倍数,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公倍数的关系,一个数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它也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0.C
【分析】a、b的公因数就是最大公因数21的因数,据此列举即可。
【详解】a、b的公有因数有1、3、7、21共4个。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就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11.C
【分析】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4和18的公因数,要求分的最少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为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除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纸的长边最少可以分几个,宽边最少可以分几个,最后把它们乘起来即可。
【详解】24=2×2×2×3
18=2×3×3
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24÷6)×(18÷6)
=4×3
=12(个)
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12个。
故答案为:C
【点睛】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12.A
【分析】先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再将其扩大,找到最大的两位数即可。
【详解】6=2×3;
9=3×3;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2×3×3=18;
18×5=90;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A
【分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2a=10含有未知数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B.b+6<10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C.10-3=7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
D.4+x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明确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C
【分析】因为A=B+1(A、B是大于2的自然数),则判断出A、B是相邻的自然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故此判断。
【详解】A、B是互质数,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AB,AB÷1=AB倍;
故答案为:C
15.A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求出A选项圆的半径,然后再将B选项的直径化为半径,三项进行比较,半径最短的圆面积最小。
【详解】A.2πr=5π
2r=5
r=2.5厘米;
B.r=6÷2=3厘米;
2.5<3<5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性质的认识与应用,圆的半径越短,圆的面积越小。
16.B
【分析】第一次烧掉全长的分率+第二次烧掉全长的分率即为两次烧掉全长的几分之几。
【详解】+=+==
故答案为:B
【点睛】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17.B
【分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据此解题。
【详解】“15x-2”中含有未知数,但它不是等式,所以它不是方程;
“4+2.4x=16”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3×5=15”是等式,但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方程;
“a÷3=9”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35d>40”是不等式,所以它不是方程。
所以,在15x-2,4+2.4x=16,3×5=15,a÷3=9,35d>40中,方程有2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掌握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8.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乙筐拿4千克放入甲筐,两筐苹果就一样重,即乙筐苹果重量-4=甲筐苹果重量+4,列方程:x+4=32-4,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方程是:x+4=32-4。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19.C
【详解】试题分析:在一张长是7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里面剪最大的圆,应以长方形的宽边为圆的直径剪,看一看长7分米里面有几个2分米即可.
解:以长方形的宽边为圆的直径剪,
最多可以剪:7÷2=3(个)…1;
答:像这样的圆最多可以剪3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在长方形里剪圆的个数,应以宽边为直径剪,再看长边里有几个宽边的长度即可确定圆的个数.
20.C
【分析】根据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计算,即a-b-c=a-(b+c),由此解答。
【详解】根据减法的性质:
故答案为:C
【点睛】减法的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对运算定律的熟练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A
【分析】①由于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②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③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④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可以用代入法代入来进行检验,都成立;⑤奇数:末尾是1、3、5、7、9的数;偶数:末尾是2、4、6、8、0;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必须在整除的前提下;⑦因3个连续的非0自然数中一定有1个偶数(即2的倍数)和1个3的倍数;⑧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⑨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等于它本身。
【详解】根据分析:①错误,需改成240是40的倍数,40是240的因数;②错误,是各个数位上,不是个位;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自然数包括0和1,0和1都不属于合数和质数;⑥错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必须在整除的前提下;⑦正确;⑧正确;⑨错误,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个。
故选:A。
【点睛】此题是一道关于因数与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题目,可依据其认识逐个进行判断。
22.A
【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由此即可知道圆的半径越大,面积越大;由于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把数代入求出每个选项的半径,即可比较。
【详解】直径为5cm的圆,半径:5÷2=2.5(cm)
周长为18.84cm的圆,
半径:18.84÷3.14÷2
=6÷2
=3(cm)
3.5>3>2.5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熟练掌握它们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23.A
【分析】两个非0的因数相乘的积相等,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据此解答。
【详解】由题意可知:小明所带的钱×=小华所带的钱×
<
所以小明所带的钱>小华所带的钱
故答案为:A
【点睛】明确两个非0的因数相乘的积相等,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是解题的关键。
24.B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减去同一个数仍是等式;在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仍是等式,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a=b,可得a-b=0,故A错;
a=b,两边都乘3得3a=3b,故B对;
a=b,两边都加3得3+a=3+b,故C错,D错,
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掌握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A
【分析】分析题意可得谁读得最快即是谁用的时间最少,本题将明明、红红、小兰用的时间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因为<<,所以<<,即明明用的时间最少,读得最快。
故答案为:A
【点睛】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对分子进行比较即可。
26.A
【分析】根据题意,4个水杯完全相同,每块方糖的大小完全相同,A水杯是1块方糖溶解在1份水里;B水杯是1块方糖溶解在2份水里;C水杯是2块方糖溶解在3份水里;D水杯是2块方糖溶解在4份水里,分别求出方糖占水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A.1÷1=1
B.1÷2=
C.2÷3=
D.2÷4=
1>>
A水杯最甜。
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及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解答。
27.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0下开灯,1下关灯,2下开灯,3下关灯,由此可知偶数下开灯,奇数下关灯,据此填空。
【详解】由分析可知:
按了20次开关,20是偶数,这时灯的状态是开着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奇数偶数的相关运用,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
28.B
【分析】从x=9y可知,x是y的9倍,则x和y是倍数关系。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的较小数,据此解答。
【详解】通过分析,x和y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y。
故答案为:B
【点睛】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9.B
【分析】假分数的定义为: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根据假分数的定义,把分子是6的假分数写出来,看有多少个。
【详解】分子是6的假分数有:、、、、、;
共6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假分数定义的理解及应用。
30.B
【详解】由“甲、乙两数中一个能被另一个整除”,说明甲、乙两数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再根据“甲数是奇数,乙数是偶数”,可知乙数是被除数,甲数是除数;再根据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得解.
故选B.
31.C
【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以及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圆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据此解答。
【详解】原面积S=πr2,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现在面积是S=π(2r)2=4πr2,所以把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圆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32.B
【分析】相邻的两个偶数之间相差2,据此可知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数是n,则最大的偶数比中间的偶数大2,据此用加法求出最大的偶数即可。
【详解】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数是n,最大的一个是n+2。
故答案为:B
33.C
【分析】这个最大圆的直径应该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已知,从而可以求出半径的平方值,进而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详解】(24÷4)×π
=6π(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这个最大圆的直径应该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从而逐步得解。
34.C
【分析】求最多可以有多少名学生同时参赛,就是求把上衣和裤子最多能平均分给多少名同学且正好分完,即就是求48和72的最大公因数。
【详解】
2×2×2×3=24(名)
则最多可以有24名学生同时参赛。
故答案为:C
35.B
【分析】要想知道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就要先求出糖水的克数,然后,用糖的克数除以糖水的克数.
【详解】10÷(100+10)==
故 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是糖水的
故选B.
36.C
【分析】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据此举例解答。
【详解】合数4;4+1=5;5是质数;
合数9;9+1=10;10是合数。
一个合数加上1后可能是合数,也可能是质数。
故答案为:C
37.B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把2n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n,错误;
B.把2n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正确;
C.把2n平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图中选取2份,是,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的意义。
38.B
【分析】通过观察线段图可知,甲被平均分成了5份,露出的是全长的3份,遮住了2份;乙被平均分成了7份,露出的是全长的3份,那么可知遮住的是4份,由图可知甲乙的一份长度都一样,所以乙比甲长。
【详解】由分析可知,如下图,一张长方形纸片遮住甲、乙两条线段的一部分,则甲与乙的长度相比,乙长。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解题,需要注意,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39.B
【分析】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可以将女生看作5份,那么男生人数可以看作5+1=6(份),全班为(份),所以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11=。
【详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本题把女生人数看作5份,得出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份数是解题的关键。
40.B
【分析】先求出王阿姨改乘出租车前往电影院的速度和到电影院的时间,再求出步行前往电影院的时间,进而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王阿姨改乘出租车前往电影院的速度是
所以到电影院的时间是10+=10+6=16(分钟)
步行的速度:
所以步行到达考场电影院的时间是(分钟)
则她到达电影院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40-16=24(分钟)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
41.C
【分析】把这条路的全长看做单位“1”,计划8天修完,说明把这条路平均分成8份,每天修的占全长的; 要求两天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则直接用2除以8即可,得数能约分的要约为最简分数。
【详解】
修一条5千米的路,计划8天修完,照这样计算,2天修了全长的。
故答案为:C
42.A
【分析】由于1+n=m,说明m比n大1,则m和n是相邻的自然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据此即可选择。
【详解】由分析可知:
m和n的最大公因数是1。
故答案为:A
43.C
【分析】要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那么每小段的长度就是12和9的公因数,要使每段最长,就是12和9的最大公因数,求出12和9的最大公因数即可得解。
【详解】12=2×2×3,
9=3×3,
所以12与9最大公约数是3,
即每小段最长是3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每小段最长就是求12和9的最大公因数,再根据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解即可。
44.A
【分析】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偶数,A据此判断;
不能被2整数的数,就是奇数;两个奇数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B据此判断;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C据此判断;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偶数,D据此判断。
【详解】A.最小的质数是2,2是偶数,原题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如3和5,都是奇数,3和5的公因数是1,原题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原题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如2是偶数,2不是合数,原题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最小的质数是偶数。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公因数,方程的意义,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A
【分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看这两个数的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如果两个数互质,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详解】8b=a,a÷b=8,a是b的倍数,a、b最小公倍数是a。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根据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进行解答。
46.A
【分析】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等于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分子,即,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将两个分数再化成小数,再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用时最少的获胜,据此解答。
【详解】1分=分=1.25分,分≈1.27分
1.25分<1.27分<1.3分
小明用的时间最少,所以小明赢了。
故答案为:A。
【点睛】分数与小数之间比较大小,一般先统一形式后比较。
47.B
【分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48是3和24的公倍数。
故答案为:B
【点睛】要正确区分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48.C
【分析】先计算出N的值,然后根据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地写出所有积是这个数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进而N判断有几个因数。
【详解】2×2×3=12
N的值为12,
12=1×12=2×6=3×4
据此可知,12有6个因数。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解质因数的认识以及因数的求法。
49.D
【分析】根据组合图形面积的意义逐项分析。
【详解】
A.如图所示:,把图形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再求各部分面积的和即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此方法正确;
B.如图所示:,把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再求各部分面积的和即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此方法正确;
C.如图所示:,把图形看成一个长方形,用其面积减去一个梯形的面积即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此方法正确;
D.把线绕图形围一周,再把这条线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和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相等,但面积不一定相等,此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