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龙里格龙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案 (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龙里格龙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案 (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音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7-07 21: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8课
课题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哼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中的 “国粹”———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京剧西皮唱腔的高亢激昂,体会作品中强弱分明的节奏特点和刚劲有力的音乐风格,初步建立对京剧艺术的审美体验,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审美感知) 2.了解《智取威虎山》的剧情背景及杨子荣的英雄形象,认识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唱腔(西皮、二黄)和打击乐器等基础知识,理解京剧作为国粹的文化价值及红色经典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文化理解) 3.尝试跟随音频哼唱选段,模仿京剧的节奏特点朗读唱词,配合简单的戏曲动作(如亮相、手势)表现杨子荣的坚定情绪,体验用快板等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的乐趣。(艺术表现) 4.在分组活动中,通过“唱、做、伴奏”结合的形式,自主设计简单的表演方案,将京剧的唱腔、动作与乐器元素融合,展现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创意实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西皮唱腔特点和“板多眼少”的节奏风格。 2.了解京剧的基本常识(行当、唱腔、打击乐器)及选段所体现的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3.准确把握京剧唱词中“强读”的节奏特点,体会唱腔的韵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快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特别的演唱,想听吗?(等待学生回应)那可得先给老师来点掌声“助助兴”哦!(轻唱《甘洒热血写春秋》选段)大家听出来这是什么艺术形式了吗?(生答“京剧”)没错!这就是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充满力量的旋律。 二、新授过程。 (一)剧情背景与人物介绍。 师:在学习这段唱之前,我们得先认识一位英雄——杨子荣。1946年,土匪座山雕盘踞威虎山,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为消灭敌人,假扮土匪打入匪窝。当他凭借“联络图”取得座山雕信任,被封为“老九”时,土匪们为他举办庆功宴,《甘洒热血写春秋》正是杨子荣在宴上所唱。这段唱词字字千钧,藏着他卧底虎穴的机智,更藏着必胜的决心。 (二)聆听体验,初识京剧。 1.第一遍聆听:对比京剧与通俗歌曲的不同。 师:刚才老师只是“班门弄斧”,现在我们来听原唱。请大家思考:京剧和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在声音、腔调上有什么不一样?(生自由回答)没错,京剧的唱腔更讲究“韵味”,分为“西皮”(明快高亢)和“二黄”(深沉舒缓),这段用的就是西皮;角色也有“生旦净丑”之分,杨子荣属于“老生”,唱腔刚劲有力。 2.第二遍聆听:跟唱体验韵味。 师:请大家轻轻跟着音频哼唱,注意模仿唱腔的起伏,感受杨子荣的英雄气魄。 3.第三遍聆听:解析节奏与打击乐。 出示歌谱,学生随音乐拍节奏,发现唱词几乎每个字都“重读”。 师讲解:京剧中“板”是强拍,“眼”是弱拍,这段全是“板”,所以要唱得坚定有力。 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唱词,强调“强读”的气势。 介绍京剧常用打击乐器(鼓、锣、钹等)及象声词(“大”“仓”“台”“才”),并用快板示范伴奏,学生自由发挥为音乐加入打击乐。 (三)观看视频,模仿体验。 播放《甘洒热血写春秋》表演视频,学生观察杨子荣的手势、眼神和身段(如握拳、亮相),模仿动作并体会他“深入虎穴敢斗争”的情绪。重点练习最后一句长音,唱出坚定感。 (四)综合表演:唱、做、奏结合。 分组活动: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一组演唱,一组做戏曲动作,合作呈现选段,感受京剧“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魅力。 升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哼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更透过这段京剧,认识了智勇双全的杨子荣。他的歌声里,有卧底匪窝的冷静,更有保家卫国的热血。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从来不只是“唱唱跳跳”,它藏着历史的故事,更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就像杨子荣那样,为了信念敢闯敢拼,为了胜利甘于奉献。希望大家记住这段旋律,也记住这份“甘洒热血”的担当,让京剧里的英雄气,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甘洒热血写春秋》 京剧唱腔:西皮、二黄。 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杨子荣(老生) 京剧中的“板眼”指戏曲唱腔的节拍划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