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和眼睛 新课预习衔接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光和眼睛 新课预习衔接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21: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预习衔接】第三章 光和眼睛-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光现象属于光折射形成的是(  )
A.猴子捞月 B.手影表演
C.海市蜃楼 D.以铜为镜
2.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窗户在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
D.窗户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3.如图2.68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3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内的3个像(  )。
A.全都顺时针运动
B.全都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
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4.考古学家观察出土文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来观察文物,这个光学元件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玻璃板
5.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的安全门外候车,平面玻璃制的安全门清晰地“映出”小明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明走近安全门,他的像大小变大
C.小明远离安全门,他的像远离安全门
D.安全门向右侧打开,他的像向右移动
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7.如图所示是快递出库扫描仪扫描取件的情景,扫描仪上端是镜头,斜上方有补光功能,扫描成功时有拟人声音提示“出库成功”,关于它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为让取件人听到声音更大些,应提高音调
B.扫描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的实像
C.扫描时,取件码到镜头之间距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焦距以内
D.光线较暗时,补光灯点亮,光在取件码上发生漫反射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开光屏,用眼睛在原光屏右方位置看向透镜也能看到烛焰的像
C.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9.小华去永福凤山公园游玩时,看见树荫下形成很多光斑。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在游玩时,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造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现象。教室内使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灯杀毒消菌。
11.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于光从   斜射到   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此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2.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期间使用的迎宾机器人。它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监测体温。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是因为光照射到它表面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1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三、作图题
14.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画出:
⑴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⑵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6.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 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实验时,物距从6.0cm开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

物距/cm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cm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cm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1)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2)实验发现,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实验中如何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像变   。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
也有人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还有人认为,光屏上的像将变得不完整。
你认为呢 请写出你的观点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以铜为镜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D.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答案】A
【解析】【解答】ABCD、由图示的情况可知,窗户在纸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只有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窗户应在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图示的窗户在纸上的成像的情况,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确定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3.【答案】C
【解析】【解答】如下图所示,
S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 ,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0;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 ,而S0在竖直 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也是S″ ,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 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镜子内的三个像中,S0、S'均做逆时针运动。S″是重合的像,相反了两次,应该做顺时针时针转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答】 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需要将文物进行放大,观察细节,通过凸透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符合放大镜,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例子有照相机;
物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倒立的放的实像,如投影仪;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小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例子有放大镜。
5.【答案】C
【解析】【解答】A.平面玻璃制的安全门清晰地“映出”小明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小明走近安全门,他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小明远离安全门,他的像也远离安全门,故C正确;
D.安全门向右侧打开,玻璃门的位置不变,则他的像位置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B.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
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6.【答案】D
【解析】【解答】物距等于像距,此时物距为二倍焦距,根据图可知,焦距为10cm,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例子有照相机;
物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倒立的放的实像,如投影仪。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小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例子有放大镜。
7.【答案】D
【解析】【解答】A.为让取件人听到声音更大些,应提高响度,故A错误;
BC.扫描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原理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错误;
D.光线较暗时,补光灯点亮,取件码较为粗糙,光在取件码上发生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反射分类: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镜面反射:指若反射面比较光滑,当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到这个反射面时,仍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反射出来;
2、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8.【答案】D
【解析】【解答】AB.根据图像,物距、像距分别为u=30cm,v=15cm,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fC.当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由于光路可逆,当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使物距和像距互换,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可以判断焦距范围;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再次成像。
9.【答案】直线传播;会聚
【解析】【解答】(1)小华去永福凤山公园游玩时,看见树荫下形成很多光斑。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在游玩时,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0.【答案】折射;紫外线
【解析】【解答】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教室使用紫外线杀毒。
综上 第1空、 折射; 第2空、 紫外线。
【分析】1、紫外线:频率比蓝紫光高的不可见光,可用于消毒杀菌、验钞。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11.【答案】水中;空气;大于
【解析】【解答】硬币在水中,看到硬币的像时,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像。
【分析】物体在水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人看到物体, 发生折射。
12.【答案】红外线;缩小;漫
【解析】【解答】 解:(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机器人能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监测人体温度;
(2)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光线在机器人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所以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
故答案为:红外线;缩小;漫。
【分析】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任何物体都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3)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13.【答案】折射;乙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沿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便是此时太阳的虚像,.此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真实的太阳所以在图中的乙位置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题目中光经过大气层和大气不属于同一种介质,所以出现折射。光由大气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偏折,据此分析太阳的实际位置。
14.【答案】
【解析】【解答】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变小。
15.【答案】
【解析】【解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经过凹透镜发散之后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经过交点,所以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光的反射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图:
【分析】1、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发散光线,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发散,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交点,反射光线平行射出,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6.【答案】(1)光屏中央
(2)光源;10.0
(3)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近;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解析】【解答】(1) 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综上 第1空、 光屏中央;
(2) 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光源处进行观察,据观察小于10cm不成像,所以焦距为10.0cm;
综上 第1空、光源; 第2空、10.0;
(3)当光屏上的像大于物体时,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 的,反之为缩小的;
综上 第1空、 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 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像变小;
综上 第1空、近; 第2空、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综上 第1空、 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分析】1、测量焦距的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此时亮点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2、透镜成像试验:实验步骤:1)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环境越暗,物体反射光越明显,所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 点燃并蜡烛,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烛焰的像,测量此时物到透镜的距离(焦距);3)移动蜡烛,观察像的变化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心不会发生偏折,所以蜡烛变短通过光心的光线会折射到光屏上方,导致像向上移动。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