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新课预习衔接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新课预习衔接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22: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预习衔接】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 B.蜂蜡、食盐、石英
C.萘、铁、松香 D.海波、冰、黄金
3. 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华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降低了冰的熔点
D.用体温计也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6.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
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
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
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
7.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B.甲在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8.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 利用“正十一烷”材料进行保温。早上,该材料吸热,晚上,该材料放热,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气态物质出现, 则该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二、填空题
9.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下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
10.寒冬,坐满乘客的出租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   (选填“内”或“外”)侧,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汽化,车窗又变清晰了;出租车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   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11.冰箱能制冷的原因是蒸发器中制冷物质发生    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小花同学将刚包好的饺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一会儿发现饺子被粘住了,这是因为饺子里的水分发生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或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 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寒冷的冬天,环卫工人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撒盐后    选填“增大”或“降低”了雪的熔点,便于除雪;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没其中,试管中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4.物理学习小组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中,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
(2)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   ;
(3)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两幅图片,其中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等量酒精的温度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改变液体的表面积。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2.【答案】D
【解析】【解答】塑料、沥青、蜂蜡、松香,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不是晶体;而食盐、石英、萘、铁,海波、冰和黄金,熔化时温度不变,都有熔点,都是晶体,故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据此分析判断。
3.【答案】D
【解析】【解答】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白雾是喷水系统喷出的水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4.【答案】C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5.【答案】C
【解析】【解答】A.霜是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凝华放量,故B错误;
C.冰中加盐降低了冰的熔点,故C正确;
D.体温计量程为35℃到42℃,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体温计不能测出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体温计的汞液面可以脱离测温物体读数,水银柱不能自动回缩,所以当体温计示数大于人体温度时,体温计示数不变,体温计的量程为35℃到42℃,不能测量温度范围在体温计范围之外的物体温度
6.【答案】C
【解析】【解答】A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雾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AB不符合题意;
CD.水雾在空气中消失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雾在空气中消失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
7.【答案】C
【解析】【解答】A、晶体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无论熔化前、后还是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均升高,由图知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A错误;
C、甲在熔化时的温度为48℃,故甲的熔点为48℃,乙熔化时温度改变,故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
B、甲在第8min时全部熔化,所以第10min时甲处于液态,故B错误;
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和乙均继续吸热,其中甲温度不变,说明此阶段甲处于熔化过程,甲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晶体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无论熔化前、后还是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均升高;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晶体的熔点。
8.【答案】B
【解析】【解答】 由题意可知,“祝融号”火星车中的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夜间温度低时会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9.【答案】热胀冷缩;37.8
【解析】【解答】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结合图像可知体温计的读数为37.8℃。
【分析】当使用的温度计为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时,其原理依靠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0.【答案】液化;内;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气态液化为液体附着在车窗内部, 液化天然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
综上第1空为液化;第2空为内;第3空为压缩体积
【分析】根据液化填空
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11.【答案】汽化;凝固
【解析】【解答】冰箱能制冷的原因是蒸发器中制冷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达到制冷的效果。饺子被粘住了,这是因为饺子里的水分由液态变为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
【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12.【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解答】干冰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周围的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3.【答案】降低;变多
【解析】【解答】在冰雪上撒盐,盐冰的熔点更低,降低了雪的熔点,便于除雪;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温度低于冰的熔点,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没其中,由于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水会凝固成冰,试管中的冰将变多。
【分析】雪中撒盐,可以降低熔点;液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会凝固。
14.【答案】(1)B
(2)97;不变
(3)C
(4)提高水的初温
【解析】【解答】(1)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铁架台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且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
(3)液体沸腾时,容器地板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故选C;
(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分析】(1)根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过程分析;
(2)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
(4)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的质量越大,则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
(1)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即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从下到上安装,故应先调整图甲中铁圈B的高度。
(2)[1][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7℃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是97℃。
(3)液体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因此图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C。
(4)为了节省时间,缩短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