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5 23:57:41

文档简介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教学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赏析佳句。
3、体会本词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所以,我就以音乐导入,少年情怀总是诗,无限风光在他们体味的点滴之中。 2、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诗歌学习,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就让他们融入诗词的点滴本真,身心俱入诗词的情真意切之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感悟全诗意境。 【教学难点】
欣赏探究名句,获得本词外的体验与认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晏殊《蝶恋花》
很多同学都喜欢音乐,让我们先来一段音乐,一起来体会一下音乐的美。(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月满西楼)
活动2【导入】讲授新课
诗歌也跟音乐一样,有高低起伏变化的音韵美。李清照的一曲《声声慢》唱到了婉约派的极致,但吟着缠绵悱恻的婉约之词的人优何止李清照一个,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词人——晏殊。
教学过程:
一、读诗晓韵
1、自读经典,培养语感
自由朗读经典,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划分节奏。词有节奏,句有停顿。
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试着去读读,并且用节奏线画出整首词的停顿。2、掌握轻重,体会音韵
通过读出轻重缓急感受词的音韵美。注意特点(平长仄短,平轻仄重等)。平声读得轻而缓,仄声读得重而急,韵声读得沉而略长,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来试试,注意读出韵脚。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 ̄/ ̄↑▲, ̄↑/ ̄ ̄,↑↑/ ̄ ̄↑。3、美读经典,揣摩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样,文章也不是无情物,文章是有情感的,词更是如此。词中的情感,或婉约缠绵,或激昂澎湃,或惆怅伤感……
读本词,上阕低沉婉转,下阕开阔畅达,试用声音充分体现。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二、品词赏句
品读经典,赏析美点
1、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景:菊、兰、燕子、明月2、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明确(1)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以悲景写悲情,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
(2)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以乐景写悲愁,用了反衬手法3、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却成为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明确:昨夜的西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上高楼,极力骋望那邈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西风凋碧树”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铅华。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4、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比较阅读: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比较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与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异同。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青玉案.元夕》,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课件21张PPT。 课型:古诗文阅读 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粤教版选修2)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词牌来历关于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韵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自读经典,培养语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 Jiàn
栏杆jiānān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美读经典,揣摩情感 要求:读出应有的节奏和感情 离恨苦品


句1、上阕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1、上阕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景:菊、兰、燕子、明月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李白《双燕离》:“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古诗词中的燕子 古诗词中的明月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融情入景分析关键词和手法2、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明确:昨夜的西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上高楼,极力骋望那邈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西风凋碧树”比喻相思对我的煎熬和摧残之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铅华。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描述诗句表达效果、情感
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蝶 恋 花——柳永拓展阅读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比较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与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异同。
课堂回顾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1、鉴赏诗词的方法。
①朗诵吟咏,感知词味
②鉴赏意象,体会情感
③抓关键句(词眼),赏味情理
2、赏析佳句的方法。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