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基础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基础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7 22: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声现象(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苏科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5.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英歌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7.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8.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系统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二、填空题
9.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齐唱《国歌》,歌声是由人声带的   产生的,歌声通过   传入人耳中。
10.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声音的这一特性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分别用小提琴和长笛来演奏,发出声音的   一定不同。

11.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   产生的,通过   传到人耳,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12.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为   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甲钟和乙甲钟    (选填“甲”或“乙”)钟音调高。
13.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速度是    m/s,海水中声速是1500m/s。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它的频率高于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点燃的蜡烛置于喇叭前方,喇叭工作时烛焰在摇晃,这说明   。
三、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题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则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2)如题图②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   传播。
(3)题图①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四、计算题
15.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8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27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6秒后听到回声。求:
(1)客车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假定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多少米?
16.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求:
(1)若测位仪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用了,则此处海水的深度?
(2)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
1.D
2.A
3.D
4.A
5.A
6.B
7.C
8.B
9.振动;空气
10.音调;频率;音色
11.振动;空气;340
12.振动;响度;乙
13.340;20000Hz;3000;声音具有能量
14.(1)相同;空气;能量
(2)变小;真空
(3)转换法
15.解:(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 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v。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
听到回声后客车继续行驶t2=27秒,司机第二次鸣笛,此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
联立则有
(2) 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
答:(1) 客车的速度为10m/s;
(2) 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400m。
16.解:(1)探测海水深度时,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此处海水的深度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答:(1)海水的深度为;
(2)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