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9 08: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超级细菌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超级细菌
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③方法步骤
1.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线,将培养基分为四个区,标号。
2.将细菌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
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③方法步骤
3.①号区域的中央放置不含抗生素纸片和②③④号区域的中央分别放置含有抗生素的纸片。
4.将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
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③方法步骤
5.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并取平均值
6.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并重复以上步骤
1
2
3
4
1
1
2
3
4
1
2
3
4
1
④实验结果
探究·实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⑤实验结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越来越弱。
抗生素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越来越小。
1.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2.你的数据是否支持“耐药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支持。因为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
3.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你怎么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在本实验条件下,耐药菌产生的变异一般来说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变异,在此环境中就是有利变异。
讨论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由于突变和选择因素的不同,其基因组成可能会朝不同的方向改变,导致种群间出现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表现为不同物种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杂交
马(2n=64)
驴(2n=62)
骡(2n=63)
二倍体
授粉
二倍体
(父本)
四倍体
(母本)
三倍体
联会紊乱
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
授粉
二倍体
(父本)
思考3.在自然界,是不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都生活在一起呢?
东北虎
华南虎
在自然状态下,东北虎和华南虎处于不同的地域,无法跨越地理障碍完成交配。如果把东北虎和华南虎放在同一片森林中,它们仍然可以交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这说明东北虎和华南虎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快乐”地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山谷中形成一条汹涌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河那边。就这样过了几千年。
后来,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相遇了。它们发现彼此大不相同。它们之间还能繁殖后代吗?
2.隔离
1831年,22岁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搭乘贝格尔号军舰前往南美洲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不同岛屿的环境有较大差别。这些岛屿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思考·讨论——隔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
(1)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是原始地雀。它的后代具有可遗传的变异,这为地雀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
原材料
(2)各个岛屿的地雀因为有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____________,各岛地理环境不同,___________作用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__________向不同方向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它们的基因库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____________,这便形成了新物种。
地理
基因交流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长期 积累
一个物种
地理
隔离
产生多个小的种群
产生
突变和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作用
导致
基因频率改变
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
导致
种群间出现生殖隔离
标志
物种形成
地理隔离条件下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③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渐变式
思考4.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吗?
二倍体
授粉
二倍体
(父本)
四倍体
(母本)
三倍体
联会紊乱
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
授粉
二倍体
(父本)
思考5.新物种的形成是不是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呢?
不一定,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
骤变式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
二者联系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也可能属于不同物种
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新物种产生的过程中一定存在进化。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黑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比较
随堂练习
In-class practice
3.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图中②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C.图中③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且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B
改变

自然选择
种群基
因频率
积累

导 致
基因库
的差别
时间
扩 大
导致

标志着
物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