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版2019 必修2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问题探讨: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讨论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哪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
讨论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是相同的,只对其中一条测序就可以了;性染色体X和Y差别较大,基因也大不相同,所以都要测序。
新课引入
19世纪,孟德尔发现了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了“基因”的概念,用以替代遗传因子。
基因在哪里呢?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他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他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于是,他开始进行实验、分析、推理……
一
萨 顿 的 假 说
Part One
一、萨顿的假说
2n=24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精子
12条染色体
卵细胞
12条染色体
体细胞
24条染色体
1. 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
在染色体上。
基因成对
存在
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体细胞
染色体成对
存在
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配子
来源
P
配子
F1
P
配子
F1
♂
♀
D
d
Dd
DD
♂
dd
♀
×
×
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传递性质
2. 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行为
变化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
基因行为(遗传学) 染色体行为(细胞学)
形态结构 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保持稳定性
存在形式 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其中一个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其中一条
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组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 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高茎
矮茎
×
减数
分裂
受精
减数
分裂
高茎
减数
分裂
P
配子
F1
F1配子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高茎
高茎
矮茎
高茎
d d
D d
D D
D d
请用萨顿的假说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高茎用D表示,矮茎用d表示。
思考·讨论
萨顿经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究竟是否正确?
注意: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3. 类比推理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
萨顿 W.sutton
(1877-1916)
正因为类比推理的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难以相信萨顿那家伙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的关系!
摩尔根
他一直琢磨着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物的遗传与染色体到底什么关系。
什么实验材料合适?
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Part Two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易饲养
(2)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4)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
突变型:墨黑眼
突变型:棒眼
突变型:卷翅
突变型:残翅
突变型:短翅
突变型:黄体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 染色体组成
4 对染色体 = 3 对常染色体(Ⅱ、Ⅲ、Ⅳ)+1 对性染色体(XX/XY)
雌性:3对常染色体+XX
雄性:3对常染色体+XY
1909年,摩尔根开始用果蝇做实验。一天,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他将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进行了杂交。
F2
3/4红眼
(♀、♂)
P
F1
红眼(♀♂)
×
3. 果蝇杂交实验
♀红眼
♂白眼
杂交
1/4白眼
(♂)
结果分析:
a. F1全为红眼,说明 为显性;
b. F2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为3:1,说明符合 定律,红眼和白眼受 等位基因控制。
c. 白眼性状的表现与_______相联系
红眼
分离
性别
一对
4. 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写出下列基因型:
雌果蝇基因型有:
XWXW(红眼)
XWXw(红眼)
XwXw(白眼)
雄果蝇基因型有:
XWY(红眼)
XwY(白眼)
配子 XW Y
XW
Xw
XWXW 红眼(雌)
XwY 白眼(雄)
XW
Xw
Y
XWXw红眼(雌)
XWY 红眼(雄)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XWXw红眼(雌)
XwY白眼(雄)
P
配子
F1
4. 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F2
×
XWXw
XwY
XW
Xw
Y
Xw
配子
XWXw
XW Y
XwXw
XwY
F1
红雌 : 红雄: 白雌: 白雄
P
1 : 1 : 1 : 1
实际结果:
126
132
120
115
该结果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结果相同,因此,该结果无法验证假说。
演绎推理
5. 实验验证
测交一:F1红眼雌与纯合白眼雄测交
思考:
通过该测交实验能否证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
×
XwXw
XWY
P
红眼雌蝇
白眼雄蝇
1 : 1
F1
该测交结果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配子
XW
Xw
Y
XWXw
XwY
测交二:F1红眼雄与纯合白眼雌测交
实际结果:
307
290
演绎推理
5. 实验验证
摩尔根等人的工作,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
得出结论:
X
X
X
Y
XWXW(w)
XW
XW(w)
XW
XWY
XW
XW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验证假说:
测交
得出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
若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假说
演
绎
法
从此,摩尔根成了 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孟德尔
回顾摩尔根的实验:
6.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思考
X
X
4对染色体,1.3万个基因
23对染色体,2.6万个基因
(1)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如何排列的呢?
短硬毛
棒状眼
深红眼
朱红眼
截翅
红宝石眼
白眼
黄身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了:
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
6.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三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Part Three
(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者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1. 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
A和a、D和d
A和D、A和B、a和B
A
a
B
B
d
D
1 2
3 4
B和B
A
A
A
A
a
a
a
a
分裂
间期
减数
分裂Ⅰ
减数
分裂Ⅱ
减数
分裂Ⅱ
a
a
A
A
A
a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
分裂
间期
减数
分裂Ⅰ
减数
分裂Ⅱ
减数
分裂Ⅱ
A
a
B
b
a
a
A
A
b
b
B
B
B
B
a
a
A
A
b
b
A
b
a
B
B
a
A
b
3.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
还可以产生哪两种配子?
AB、a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B、ab
Ab、aB
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时,还能自由组合吗?
A
a
B
b
思考
注意:
(1)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摩尔根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遗传学第三大定律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B基因连锁
B、b基因互换
4. 基因连锁互换
4. 基因连锁互换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分裂
间期
减数
分裂Ⅰ
A
B
B
A
a
a
b
b
减数
分裂Ⅱ
减数
分裂Ⅱ
A
B
a
b
A
B
a
b
(1)连锁
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A和B、a和b连锁,可以产生AB、ab两种配子
4. 基因连锁互换
A
a
B
b
分裂
间期
减数
分裂Ⅰ
减数
分裂Ⅱ
减数
分裂Ⅱ
A
B
A
b
a
a
b
B
A
B
a
A
a
b
b
B
(2)互换
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B和b发生互换,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A
A
B
a
b
b
B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产生配子 自交后代基因型
连锁
互换
4种:
AB、Ab、aB、ab
2种:
AB、ab
9种: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种:
AaBb、AABB、aabb
4. 基因连锁互换
4种:
AB、Ab、aB、ab
9种: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四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orX染色体的判断
Part Four
2. 已知显隐性—雌隐雄显
XaXa × XAY
XAX a 显性
XaY 隐性
F1:
P:
配子:
Xa
XA
Y
(1)若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子代雌性个体全为显,雄性个体全为隐,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 未知显隐性—正反交
XaXa × XAY
XAX a 显性
XaY 隐性
F1:
P:
配子:
Xa
XA
Y
XAXA × XaY
XAX a 显性
XAY 显性
F1:
P:
配子:
XA
Xa
Y
本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