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诗词知识比较薄弱,教学过程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3重点难点:
1、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舒婷的“爱情观”。
2、意境的品味。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新历2月14日是什么节日?
生:西方情人节。
师:那中国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生:农历七月初七。
师:“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千年,永无休止。哪个同学来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二、讲故事:
民间传说: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牛郎发现织女被缉,乃依老牛临终嘱咐,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飞奔天庭追寻织女。王母为阻绝两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划,霎时化成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乃特准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
我们在前面学过的《迢迢牵牛星》(请同学背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鹊桥仙》也是以这一神话为题材的传诵不衰的绝唱。
三、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1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青少年时期熟读诗书,个性豪隽,文辞为苏轼所赏识,被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他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词伤感色彩较浓,充满了愁苦凄恻、孤苦无告的苦闷。在艺术手法上,形成清丽典雅的词风。构成一种凄迷幽婉的审美意境,情辞兼胜。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对后代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拨。
明确: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两片的结构相似,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应的语气,有鲜明的层次感。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
2、老师范读。
3、全班齐读。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五、研读本词:
1、学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1)请一个学生解释这句(参考:片片云彩变幻着花巧,银河两岸,牵牛织女星光闪耀,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烦恼。只有这个七夕之夜,才能渡过辽阔的银河。)
(2)问题探讨:
a、如何理解“纤云弄巧”?
b、“飞星”指什么?“传恨”什么意思?“飞星传恨”写了什么?
c、“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什么情形?
解题提示:
a、写景,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仙侣的美好相逢。(参考课文注释②)
b、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传恨:互相诉说长期别离的憾恨。
飞星传恨:写处在银河两边的牵牛织女两星闪烁不停似乎流露出终年不得相见的无限怅恨,只有七夕才可相聚倾诉衷肠。
c、参考课文注释④
句解: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形。
2、学习“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请一个学生解释这句(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
(2)问题探讨:“金风玉露”可作怎样的解释?解题提示:
“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金”和“玉”带有褒扬和赞美的感彩,这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
句解:对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
3、学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1)请一个学生解释这句(温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缠绵;美好的相聚,似梦境般短暂。怎忍心去回顾孤独的鹊桥归路。)
(2)问题探讨:
a、“柔情似水”和“佳期如梦”各着重写什么?
b、“忍顾鹊桥归路”一句写什么内容
解题提示:
a、“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如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时间之短,还写出了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从修辞上来讲:比喻,对偶)。
b、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和怅惘。
句解: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
4、学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请一个学生解释这句(两情要是真的能够天长地久并不在于朝夕相伴,即: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2)问题探讨:
a、这两句揭示的爱情真谛是什么?
b、讨论:这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与上阕的哪两句相呼应?有什么作用?
c、这两句有怎样的情味?
解题提示:
a、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b、这两句是感彩很浓的议论,它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联绵起伏的情致。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c、似临别的叮咛、似相互的誓言、似真诚的期望、似无奈的安慰、似彼此的激励
句解: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六、回顾全词
(上阙)
写相聚(远景)→织女(分写)牛郎(分写)→相聚(合写)—议论→渴望激动喜悦羞怯
写别离(近景)→情态(比喻)感受(比喻)→分别(直写)—议论→沉醉痛苦无奈安慰
(下阙)
七、问题探讨:
两情若是久长时,在不在朝朝暮暮?(从现实的社会来评说)
提示:
1、明确:爱情是一种玄妙的感情,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人们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思维形式变化以及所做出相应的表现和反应等等,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爱情观。
2、《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
3、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则可谓深情。
4、“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无异于“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八、本词主旨:
这首词借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一神话传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即: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九、艺术特色:
1、曲折中选平易,平易中见曲折;悲哀中现欢乐,欢乐中显悲哀;漫长中取刹那,刹那中存永恒。
2、感情真挚细腻,语言清新自然,结构跌宕起伏,表达繁复婉曲。
十、听《鹊桥仙》音乐,背诵本词
在全班学生的背诵声中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