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试卷
(竞秀区)六年级语文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33分)
读语句,按要求作答。
2024是甲辰龙年,习总书记在二○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wēi wǔ)的(xióng zī)、(yǒng měng)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xiàng zhēng)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jīng shén) 血(mài),更承(zài)着新时代新(zhēng)程亿万中华儿女(tuī)进强国建(shè)、民族复兴(wěi)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1.给句中对应的音节写出正确的汉字。(8分)
wēi wǔ xióng zī yǒng měng xiàng zhēng jīng shén
( ) ( ) ( ) ( ) ( )
Mài zài zhēng tuī shè wěi
( ) ( ) ( ) ( ) ( ) ( )
2.句中“气概”一词的近义词可以是 。“概”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表示“大致、大略”意思时可组词为 ,表示“总括”意思时可组词为 。请写一字,既是“概”字的同音字又是它的形近字。这个字可以是 ,组词为 。(7分)
3.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是在现代的文化表达里,龙都有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写一个能表达这种意义的四字词语。(2分)
4.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2分)
①下列哪个词语跟“人寿年丰”的感彩不同( )
A.政通人和 B.路不抬遗 C.民不聊生 D.自强不息
②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提到“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下面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读书迟。
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③下面哪首诗不是唐代王维所作( )
A.《十五夜望月》B.《山居秋暝》C.《鸟鸣涧》D.《送元二使安西》
④下面这段话运用的是哪种写法( )
从保定竞秀公园的南门进入,首先来到的是西边的“竞秀记忆广场”。此处以“竞秀记忆”为主题,展现出竞秀的历史记忆。沿着“竞秀大道”在“竞秀湖”驻足,感受一下古典园林气息。“观荷塘”与竞秀湖一脉相连,塘内植满了荷花和睡莲……
A.点面结合 B.对比描写 C.动态描写 D.移步换景
⑤给下面句子中的空格处选择一组正确的标点符号(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 如《太阳》有的活泼 如《松鼠》有的风趣 如《手指》无论哪种风格 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A.: , , B. , ; , ; , : , : , C., ; , ; , ; ,
⑥下面的课文中哪一篇是写人的记叙文( )
A.《穷人》B.《刷子李》C.《手术台就是阵地》D.《猎人海力布》
5.请用修改符号,把下面句子修改正确。(4分)
①我们应该学习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11分)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歌词与诗的
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诗不一定要合乐,歌词是要合成为歌曲。
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歌词吗 (1分)
②读右侧歌词“龙的传人”。试着把横线上的歌词补充完整,然后按照下面提示仿写一句。(3分)
遥远的东方有 ,它的名字就叫 。
7.请用序号在方格中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并回答问题。
A.在大家以为馒头只是简单的白面食品时,中式无糖面包——中国馒头以个性十足的造型和创意在法国面包节的舞台上惊艳亮相。
B.法国面包节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地面包师傅的盛会,这次,中国馒头被邀请参加引起了广泛关注。
C.馒头们化身成了各种形象,有的躺在太阳椅上晒太阳,有的带着墨镜冲浪,甚至还有的馒头变身成了足球明星在场上射门。
D.评论区更是笑不活了!
E.馒头的这种种造型,让观众们眼前一亮,直呼“笑醉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中国馒头的照片,引来无数网友围观。
F.“好一个大气上档次的名字——中式无糖面包,我们这里管你叫饽饽你可否知道。”“馒头比我先走出国门了。”“窝窝头表示也想有一席之地”……
排序(3分):□ □ □ □ □ □
8.读了第7题的语段后,请你作为网友也在评论区留个言吧。(4分)
第三部分(31分)
材料一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子高】叶公的字。【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房屋。【以】在。【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 【还(xuán)走】转身就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是】由此看来。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9.结合注释,理解材料一中的文言文,然后做出正确选择。(6分)
①此故事名为“叶公好龙”,其中“好”字在这里的读音是( )
A. hǎo B. hào
②读“叶公子高好龙”一句时,如何停顿更准确( )
A.叶公子\高\好龙 B.叶\公子高\好龙
C.叶公\子高好\龙 D.叶公\子高\好龙
③“叶公好龙”作为成语用来比喻( )
A.比喻口里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不一致。
B.比喻表面上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喜欢,甚至惧怕它。
C.比喻好面子,虚荣心很强的人。
材料二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①)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②)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③)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④)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10.请给文中括号处,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4分)
虽然 即使 因此 所以 但是 而且 甚至 或者
①( ) ②( ) ③( ) ④( )
11.材料二中的中心句是下列哪句( )(2分)
A.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
12.请仿照“蛇和庄稼的关系”写一写猫和苜蓿的联系。(6分)
蛇和庄稼的联系是:蛇多了,田鼠就少了,田鼠少了,庄稼就好了。
因为田鼠糟蹋庄稼,田鼠少了庄稼的收成就多。而蛇吃田鼠,蛇越多田鼠就越少。所以蛇能间接保护了庄稼。
猫和苜蓿的联系是:
因为
13.请你也举一个生活中事物间联系的例子。(4分)
简单的联系:
比较复杂的联系:
材料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海边的景色。无意中他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有的在那少得可怜的水里挣扎着,有的从水洼中跳到沙滩上,奄奄一息地等着死去。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儿,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他在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到大海。这个男人看了一会儿,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你救不完的。”
“我知道。”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
“哦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们 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 ”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那个男人被感动了,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男孩儿捡起一条又一条小鱼。后来,他也弯下腰去,捡起一条条小鱼,把它们扔到海里去。他们每一次扬起手,就救起了一个小小的生命。
14.“这条小鱼在乎!”是男孩儿的回答,请根据不同地提问,用“△”标出回答时重音应突出在哪些字上。(3分)
①问:哪条小鱼在乎 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②问:谁在乎 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③问:这条小鱼在乎吗 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15.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4分)
16.在记叙文中,写事一般离不开人,写人一般也离不开事。若从写作目的上讲,写人与写事的文章还是有区别的。写事为主的文章,中心思想着重体现事件的思想、意义等。写人为主的文章着重表现主人公的品质、精神等。材料三中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下面哪个,请你做出选择。( )(2分)
A.作者想通过本文抒发自己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B.作者想通过本文让读者意识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C.作者想通过本文表现小男孩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善良品质。
第四部分(25分)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民间文化中它是吉祥和神圣的,也代表着种种精神。比如勇敢,进取,一往无前;比如独立,创新,努力拼搏;比如灵活,团结、包容,等等。想一想生活中你知道的哪个人具有的某种精神非常打动你,请以“我想成为他(她)那样的人”为题,通过具体事例写清楚为什么想成为他(她)。不少于 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
竞秀区答案
第一部分
1.威武 雄姿 勇猛 象征 精神 脉 载 征 推 设 伟
2.示例:气势 G 木 大概 概括 溉 灌溉
3.龙腾虎跃
4.①C ②C ③A ④D ⑤C ⑥B
5.①“努力”与“学习”互换位置。 ②把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把3个分号都改为顿号。
第二部分
6.①不是,是宋词 ②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示例:一座峰 珠穆朗玛峰
7. BACEDF
8.示例:看到这些创意十足的中国馒头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真是让人感到自豪和惊喜!这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还融入了现代创意,真是太棒了!
第三部分
9.①B ②D ③B
10.①即使 ②因此 ③但是 ④甚至
11. B
12.猫多了,田鼠就少了,田鼠少了,苜蓿就长得好了。 田鼠会影响土蜂的活动,从而影响苜蓿传播花粉。田鼠少了,苜蓿的生长环境就更好,而猫能捕捉田鼠,猫越多田鼠就越少,所以猫能间接促进苜宿的生长。
13.示例:天冷了,人们就会穿更多的衣服,以防感冒。 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14.①这条 ②小鱼 ③在乎
15.这篇文章讲了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将被困在浅水里的小鱼一条条捡起来扔回大海,从而倍受感动,也加入到救鱼行列的故事。
1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