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州快哉亭记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读懂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结合课下注释,能基本读懂文意。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只注重文言知识而轻视内在思想情感,为此,我在早读时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完成对文言知识和对文意的大致把握,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内在的思想内涵。我班是教改班,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已建立,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对课文基本知识的落实。
3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特殊句式的用法。
2、品读文段,体味文中写景、抒情和说理体现的“快哉”之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走进作者
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这篇文章涉及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但面对挫折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活动2【活动】结合注释,自主学习,把握文意。
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将生字注音,逐字逐句尝试读懂文章字面意思。将不懂的字词作好标志,课下自主讨论解决,的确有争议的上课时交流。
注释补充:
【南合湘沅】汇合
【与海相若】相似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就着,依着
【以览观江流之胜】表目的;胜景,美景
【盖亭之所见】句首发语词,不译;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字结构用法。
【南北百里】南北之间的距离有百里
【风云开阖】闭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则,则有,就有;出现、消失,意“经过”,在白天,就有船只在它的前面出现和消失(在白天,就有船只在亭子的前面经过)
【动心骇目】使……惊动,使……惊骇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形容草木繁荣。
【烟消日出】雾霭
【渔夫樵父之舍】房屋
【滨】水边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使……跟从
【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对着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即: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这(风)是我和百姓共同享有的风吗?【所字结构】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只是;怎么;能;共之:与您共同享有。
【盖有讽焉】盖,表推测;讽,讽喻;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大概在这里有讽喻的意味。
【雌雄之异】区别
【人有遇不遇之变】机遇好,被重用。
【楚王之所以为乐】应为(同样都是风)楚王之所以以之为乐:……的原因;作为
【此则人之变也】就是,表判断;人之变,人们处境的不同
【而风何与焉】而,表承接;风何与,介词结构的宾语前置,与风有什么关系呢;焉,语气词
【使其中不自得】假使;内心,心中;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往何,去哪里;没有
【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适何,去哪里
【不以谪为患】谪,受贬谪;患,忧愁;把受贬谪作为忧愁
【自放山水之间】即为“自放于山水之间”,宾语前置,放纵自我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这是(因为)他心中应该有用来超过常人的地方
【将蓬户瓮牖】(即使)把(用蓬草编的门和用破瓮做的窗的)条件当做自己的生活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承接;何况;濯(于)长江之清流,洗涤
【揖西山之白云】即“揖(于)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面对西山的白云拱手行礼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尽情(享受);耳目之胜,耳朵和眼睛能看到的景观;以,表目的,使自己安适(宾语前置,使动用法)
【不然】这样(表假设)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意译为“清风摇曳它,明月照耀它”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思士,忧思善感的人;胜,忍受、经受
【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哪里……呢;睹,看得出;为,判断动词“是”
活动3【测试】课上检测
黄州快哉亭记 预习检测
时间:10分钟
【南合湘沅】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
【风云开阖】
【动心骇目】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乃 得 玩
【渔夫樵父之舍】
【故城之墟】
【称快世俗】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王披襟当之】
【快哉此风】句式: 翻译: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共: 句意: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独: 安:
【盖有讽焉】讽: 焉:
【雌雄之异】
【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 翻译:
【此则人之变也】 则: 变:
【而风何与焉】 翻译:
【使其中不自得】翻译:
【将何往而非病】何往,句式: 翻译: 非:
【何适而非快】适:
【不以谪为患】翻译: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翻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翻译: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思士: 胜:
【乌睹其为快也哉】翻译:
活动4【作业】布置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预习任务
1. 一座快哉亭,张梦得营造,苏子瞻命名,苏子辙作记,倘若还有今人为之立碑,岂不完美!请同学们根据下列碑文提示,结合本文内容,完善下面老师未竟的碑文。课堂上将展示。
此亭为 所营造。张君被贬黄州,却能 ,营造此亭,以览观 ,真乃快哉之 也!立于此亭,视野极广, , 。席坐亭前,昼有 ,夜有 ,举目而足;西望 , , , ,民舍皆可指数,真乃快哉之 也!苏轼遂以“ ”为之命名。遥望 , ,三国英雄之 ,不禁让人追思称快也!同为一物,然人之情各异,何为真快哉耶?苏辙以为, , ,即使清贫,亦 。在其眼中, , , ,真乃快哉之事也! , , , ,真乃快哉之景也!快哉!此景,快哉!斯人。快哉!其情。快哉!其理。甲午年乙亥月庚戌日, 某撰。
2. 请分别从“景”、“人”和“情”三个角度在文中找出你觉得“快哉”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句中“快哉”的理解。
比如: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深谷长林,清风明月,令骚人思士悲伤憔悴,可对我而言,却是那么清新明丽,此景令人快慰!
要求:个人结合全文先独立思考,品读所有能找到的句子,指出本句“快哉”的含义,课前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个发言人,课上发言展示或补充,每个发言代表展示时间为1分钟。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文
一、 导入课文(继苏轼在黄州留下赤壁名作后,黄州这块文学福地又迎来了一位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板书课题 作者
活动2【活动】二、朗读课文。
活动3【活动】三、检查预习,落实文言基础。
发检测卷,课堂检测,互批互改
活动4【活动】四、读“快哉”,品“快哉”
在预习中,同学们找出了7处“快”字,下面请大家阅读下面语句,谈谈你对“快哉”的理解?
小组课前讨论,并拟好最佳品读文字,课上发言展示,展示时间位为1分钟。(请课前做好发言准备)
活动5【活动】五、品读“快哉”
环节1 教师示范: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师:深谷长林,清风明月,令骚人思士悲伤憔悴,可对我而言,却是那么清新明丽,此景,快哉!
表述方式:内容+感受 + 此( 景、人、情理 ),快哉!
环节2 学生展示+学生补充点评+教师点评
(一)景之“快”
第1小组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江流之胜,令人感到“快哉”。首段中,水势之变,足见江流波澜壮阔,让人舒畅快意。
第2小组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视野开阔,快哉。
曾经波涛汹涌,不敢久视的景物,现在却能举目而足,把玩几席之上,让人感觉畅快。
第3小组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能看到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心情畅快。
(二)人之“快”
第4小组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能看到许多历史遗迹,凭吊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让人为他们的功业感到快意。
第5小组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楚襄王面对风能解开衣襟,迎风而立,这种王者姿态,让人感到快意,豪迈。
第6小组 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张梦得虽然被朝廷贬谪,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尽情地享受着山水之乐,让人觉得他很潇洒,快意恩仇。
第7小组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在长江的清水中洗濯,对着西山白云作揖,穷尽耳目感受到的景观,与世无争,尽享山水之了,这种生活,让人快意。
(三)情理之“快”
第8小组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活动6【练习】六、理解应用(写“快哉”)
一座快哉亭,张梦得营造,苏子瞻命名,苏子辙作记,倘若还有今人为之立碑,岂不完美!请同学们根据下列碑文提示,结合本文内容,完善下面老师未竟的碑文。
【课堂展示环节】
环节1:根据所学的内容,将预习所写的碑文进行修改,每小组推荐一同学展示。
环节2:学生代表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此亭为 所营造。张君被贬黄州,却能 ,营造此亭,以览观 ,真乃快哉之 也!立于此亭,视野极广, , 。席坐亭前,昼有 ,夜有 ,举目而足;西望 , , , ,民舍皆可指数,真乃快哉之 也!苏轼遂以“ ”为之命名。遥望 , ,三国英雄之 ,不禁让人追思称快也!同为一物,然人之情各异,何为真快哉也?苏辙以为, , ,即使清贫,亦 。在其眼中, , , ,真乃快哉之事也! , , , ,真乃快哉之景也!快哉!此景,快哉!斯人。快哉!其情。快哉!其理。甲午年乙亥月庚戌日, 某撰。
环节3:教师展示自己的完整碑文。(见PPT)
活动7【练习】七、拓展延伸
我曾写的《卖艺》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仰面躺在一块大理石上,胸口压着另一块更肥硕的大理石,一个大汉脱光了上身,双手举起大锤,唾了一口,“咣”地一下,猛砸在下去,石块在男孩的苍白的面孔中,顿时裂成两半,“厉害!胸口碎大石,果然绝活儿!”围观了人群亢奋起来,甚至高呼:“快哉!”,纷纷扔下一些零钱。第二次出场的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耍了一套功夫,然后拿起一颗铁球,一口吞下,在众人“哇”的惊叹中,他又吞下了另一颗。大汉喊了声:“吐出来!”他成功地吐出了一颗,第二颗却怎么也吐不出来。他脖子伸得老长老长,面色如土,颈部青筋紧绷。那大汉扬起一掌重重地击打在他的背上,第二颗铁球终于滚落出来,上面还沾有斑斑血迹。
在围观人们的喝彩声中,我却如何也安静不下来,虽然时过多年,但每忆起此事,我总感觉心口压着块大理石,胃里翻滚着带血的铁球。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些,我始终做不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苏辙认为“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我面对上述情形,却怎么也做不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从而“快哉”。你如何理解苏辙和我的这两种情感?如果你是我,你该怎么做?
明确:苏辙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人生在挫折之时,应让内心放下对功名利禄的牵绊,弱化外物对内心的消极影响,才能做到无往不快。
我的情感主要是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对弱者的悲惨遭遇,如果盲目追求“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就是坐视不管,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我为此事难受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有的正常情感。
【口头作文】根据上面的两种理解,结合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讲一段自己与“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相关的经历和感悟。先打腹稿,然后表达,时间5分钟。
活动8【作业】八、布置作业
完成《黄州快哉亭记》课后巩固练习。
课件13张PPT。黄州快哉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文言基础知识,能熟练地翻译课文。(第一课时已完成)
2.能力目标:品读本文的“快”,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3.情感目标: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就能做到无往不快。
读“快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座快哉亭,张梦得营造,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倘若还有今人为之立碑,岂不美哉!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碑文提示,结合本文内容,完善下面老师未竟的碑文。写“快哉”此亭为 所营造。张君被贬黄州,却能 ,营造此亭,以览观 ,真乃快哉之 也!立于此亭,视野极广, , 。席坐亭前,昼有 ,夜有 ,举目而足;西望 , , , ,民舍皆可指数,真乃快哉之 也!苏轼遂以“ ”为之命名。遥望 , ,三国英雄之 ,不禁让人追思称快也!同为一物,然人之情各异,何为真快哉也?苏辙以为, , ,即使清贫,亦 。在其眼中, , , ,真乃快哉之事也! , , , ,真乃快哉之景也!快哉!此景,快哉!斯人。快哉!其情。快哉!其理。甲午年乙亥月庚戌日, 某撰。碑文内容此亭为清河张君梦得所营造。张君被贬黄州,却能自放山水之间,营造此亭,以览观江流之胜,真乃快哉之人也!立于此亭,视野极广,南北百里,东西一舍。席坐亭前,昼有舟楫出没,夜有鱼龙悲吟,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民舍皆可指数,真乃快哉之景也!苏轼遂以“快哉”为之命名。遥望长洲之滨,故城之墟,三国英雄之流风遗迹,不禁让人追思称快也!同为一物,然人之情各异,何为真快哉耶?苏辙以为,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即使清贫,亦无所不快。在其眼中,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真乃快事也!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清风摇曳,明月当空,真乃快景也!快哉!此景,快哉,斯人!快哉,其情!快哉其理!甲午年乙亥月庚戌日,潘某撰。 请分别从“景”、“人”和“情”三个角度在文中找出你觉得“快哉”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句中“快哉”的理解。读“快哉”品“快哉” 评“快哉”人生失意,遂寄情山水,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我曾写的《卖艺》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仰面躺在一块大理石上,胸口压着另一块更肥硕的大理石,一个大汉脱光了上身,双手举起大锤,唾了一口,“咣”地一下,猛砸在下去,石块在男孩的苍白的面孔中,顿时裂成两半,“厉害!胸口碎大石,果然绝活儿!”围观了人群亢奋起来,甚至高呼:“快哉!”,纷纷扔下一些零钱。
第二次出场的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耍了一套功夫,然后拿起一颗铁球,一口吞下,在众人“哇”的惊叹中,他又吞下了另一颗。大汉喊了声:“吐出来!”他成功地吐出了一颗,第二颗却怎么也吐不出来。他面色如土,颈部青筋紧绷。那大汉扬起一掌重重地击打在他的背上,第二颗铁球终于滚落出来,上面还沾有斑斑血迹。 在围观人们的喝彩声中,我却如何也安静不下来,虽然时过多年,但每忆起此事,我总感觉心口压着块大理石,胃里翻滚着带血的铁球。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些,我始终做不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苏辙认为“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我面对上述情形,却怎么也做不到坦然。请你谈谈“我”所说的“坦然”和苏辙提到的“坦然”有什么不同。明确:苏辙提到的坦然,是指人生面对挫折时,应让内心放下对功名利禄的牵绊,弱化外物对内心的消极影响,才能无往不快。
我所说的坦然其实是一种麻木冷漠。面对弱者的悲惨遭遇,如果盲目追求“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面对人生挫折,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人生将无往不快;面对社会不平,
使其中悲悯,
不以众失性,
人生将无往不快!布置作业:
完成《黄州快哉亭记》巩固练习,明天上课前上交至课代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