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丈山记
教学设计
1学时重点
1、
游记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写法
2、
文言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畅朗读课文——会读
2、
准确翻译全文,落实重点字词句——会问
3、
了解朱熹作品,体会游记特点——会思
4、
反省学习收获——有得
3学时难点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百丈山记》,朗读正音,口头翻译,批注,标出疑难问题,初步积累重点实词“绝”“得”“薄”和虚词“为”“其”“乃”。每人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朱熹游百丈山路线图,课堂上展示讲解。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正式上课前再次投影,师生温习语文学习的“六一”目标:一手漂亮汉字、一口流利汉语、一篇创意文章、一肚名篇诗文、一双审美眼睛、一颗善思大脑。
1、
教师板书“百丈山记”,一学生板书“朱熹”。(让学生展示练字成果,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熹”字写法)
2、
一起回顾朱熹:
出生前一晚家里前后两山同时着火,呈“文公”二字之形,大火与晚霞交相辉映,情景煞是好看。朱熹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奇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在郑氏馆舍西厢房诞生了。朱松根据这场喜火,遂为孩子取名熹,亦即“喜火”二字的组合。尤溪人根据这个传说,便叫朱熹为“朱文公”。
问:大家对朱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理学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
朱熹(xī)(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tuò)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二首)》《春日》等。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
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康熙皇帝题赞朱熹联
格物致知集大成于理学
反躬践实扬教化之儒家
——艺术大师陈大羽教授总结朱熹一生主要成就联
创办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福建“武夷精舍”,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弘扬教育,宣传理学思想。
1178年朱熹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就制定了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词作家、理学家,也是一位性情中人、美学家,游山玩水是一把好手,写作游记也高人一等。百丈山在福建,名气似乎不是很大,但在朱熹这位美学家的眼中却有独特的韵致,今天我们就随同朱熹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
3、
朗读课文,老规矩,一人读几句,错则站立,等全班快速齐读完后才能坐下,师生随时纠正,目的在于正音,朗读流畅,培养语感。
4、
落实课内基础知识(小组交流)
各组站立探讨,交流不懂的问题,落实重点实词“绝”“得”“薄”、虚词“为”“其”“乃”,推荐优秀游山线路图并加以修改,确定展示和宣讲人选。
5、
全班交流:
(1)小组展示游山线路图:
①选择举手最快的小组代表展示和讲解,大家提出疑问,小组代表解答,完善线路图。
②老师提示游记观景之法——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
③朗读观景精彩语句,体会景物特点,了解写景方法——想象、比喻等修辞、视听等多角度。
④与本单元其他游记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做简单比较,明确:一侧重写景,一侧重议论;一侧重导游,一侧重慨叹。
(2)提问并投影检测文言基础知识:
①由学生主持人主持,学生提问,师生解答。
②学生投影归纳的基础知识,其他人看提出疑问加以讨论,也可以把自己归纳的知识点投影出来加以补充。
③老师投影部分基础知识,检测重点知识,也让学生关注遗漏的知识点。
6、
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
两三人说说本节课收获,老师稍作归纳:了解朱熹,观景方法,写景方法,文言基础,优美语句,人生启迪等等。
(2)布置作业:
①课外阅读朱熹的文学作品,了解朱熹的理学思想。
②仔细观察校园某一角落,定点观察写一则景物描写文段,可用文言写作,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