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6个生字,理解“小客栈”等8个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聚焦细节,感受父子情深。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教学难点:
聚焦细节,感受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
导入
1.熟读课文三遍,并标出自然段。
2.一类字注音,二类字会读,能默写本课词语。
3.思考:“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习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课件出示的课文插图一、二,引导学生推测:地理位置、作者、画作共同点?
明确:江南水乡、吴冠中、都有一条小船。
2.引入课题:舟不仅出现在他的画中,他的文章中也有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父爱之舟》。
板块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活动一:读好句子,感受父爱。
任务:找出文中描写小渔船的句子,读准确、流利,并能说出自己朗读时的感受。
明确:全文共有三处。感受:作者家很穷,但父亲仍想办法送孩子去学校,在船上住,在船上做饭,就是为了省钱,这条船,寄托着父亲浓浓的爱,难怪课文的题目叫---父爱之舟。
活动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认读词语:冤枉钱、踩高跷、启迪者、缴饭费、卖茧子、买枇杷、小客栈、落过榜。
2.了解词意:结合图片、联系生活,了解:踩高跷、小客栈、蚕茧的意思。
3.读好段落:朗读第二自然段。
活动三:概括场景,整体感知。
1.认识场景:第二段这就是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简短语句进行概括。
2.任务:先找到感人的场景,然后用简洁的语概括出来。完成表格。
板块三:聚焦细节,体会情感
活动四:在矛盾中体会父子情深。
任务: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矛盾的地方。并阐明理由。
明确:“这样可以省下饭钱和旅店钱”和“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两句话矛盾。以角色扮演、联系生活的方式感受父亲爱儿子。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个矛盾点,写出了矛盾,所以才让这个场景变得很感人,让人印象深刻。
活动五:从互动中发现父子情深。
任务:本段中哪些句子感受到这个孩子是非常懂事的,他不仅能感受到父亲的爱,还特别能体谅父亲。
明确:句子:“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作者特别能体谅父亲,这样的场景同样让人感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写出了场景中的矛盾之处,还让人物都互动起来了,这样的写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六:尝试表达,写出父子情深。
任务:对第一个场景(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省略号进行续写。
提示:卖了茧子之后,父亲挣到了一些钱,这时候要买枇杷,他会不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出现?人物之间会不会还有什么样的互动是作者所没写出来的?
分享:代表分享练笔,做好师生、生生评价。
活动七:了解作者,加深情感体会。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他的散文自然清新,质朴深刻,自成一家,其行文中充溢着体现作者学术修养和专业思考的个人见解与论断,散发着独特的智性光芒,能启迪青少年对爱与美的思考。
提示:卖了茧子之后,父亲挣到了一些钱,这时候要买枇杷,他会不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出现?人物之间会不会还有什么样的互动是作者所没写出来的?
分享:代表分享练笔,做好师生、生生评价。
布置作业
A:在你印象最深的场景中,找出矛盾与互动,体会父子情深。
B: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写的那段话,让场景描写更加感人
C:阅读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父爱之舟》这本书。
板书设计
19父爱之舟
场景
矛盾 互动
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