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一居士传
1教学目标
1、复习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的精神追求。
2学情分析
高二(1)班是一个文科重点班,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知识面比较广。本学期重点教授了《唐宋散文选读》、《传记》两册书,学生在接触了柳宗元、苏辙、苏轼、曾巩、王勃等古人的文章后,都不约而同地对处于被贬过程中的文人学士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好奇:为何他们大都在不得意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我想通过教授《六一居士传》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我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现象——贬官文化的窗,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的精神追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六一居士传》是欧阳修第三次被贬后为自己写的传记。他通过对话形式,将自己号“六一居士”的原因向世人表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古代士子文人所倡导的一种理念,更因此而产生了我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现象——贬官文化。在被贬的过程中,文人士子对生命的追求和独特的精神寄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了我国文学,他们把其情感寄托于其文,让我国文学灿烂辉煌。在这里让学生主动去品尝作者所确立的人性的价值,审美的价值。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六一居士传
一、解决自学难题
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自学情况。把学生在自学遇到的难题提出来,逐一解决。算是带领学生温习、巩固文言词句知识及翻译。
二、读文即读人
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总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读文即读人,也即人们常说的知人论世,要读出文本所具有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带着学生在作品里走一圈,浸泡一回。
学生读一个作者的文章时,必须了解作者其人,尤其像欧阳修这样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本里的《与尹师鲁第一书》,了解欧阳修第一次被贬及被贬后依然告诫朋友“不作戚戚之文”的胸怀;回顾初中学的《醉翁亭记》第一自然段,再次认识欧阳修的第二次被贬的原因。欧阳修一生三次被贬,每次被贬都非个人失误。第三次被贬的原因比较复杂,而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他坚定不移地要退出官场归居田园,因而作《六一居士传》。
课前打出幻灯片,呈现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出生于四川绵州,“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nì)然有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在官四十年,曾仕赵宋五朝,三遭贬谪,历经宦海浮沉:
第一次被贬夷陵,因范仲淹言事(《与尹师鲁第一书》)。
第二次被贬滁州,为保护四贤士遭邪党忌恨(《醉翁亭记》)。
第三次守青州,知蔡州,因韩之奇弹劾、妇弟造谣言诽谤,神宗初即位,欲深谴修,且又为王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因而作《六一居士传》。
三、解读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真正要解读的无非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我这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什么?落实文言词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写了什么。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把握,更与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概括能力密切相关。
2、文章是怎么写的?本文的特色就是采取主客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也是难点。
探究:
1、作者为何自命名为“六一居士”?
2、“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3、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为乐?他要做怎样的选择?
3、作者为什么写?
这篇文言文,是欧阳修在历经四十年宦海风波之后、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坚决退官归隐的宣言,最后一段的“三宜去”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是希望得意沉迷于五物之乐,还是坚定不移的“三宜去”?
学生找到的理由是:“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齐读最后一段: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熙宁四年六月获准,七月退居颍上;
熙宁五年闰七月,病逝于颍上。
欧阳修,这位北宋政坛的忠直大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人的老师、韩愈古文的继承者,于公元1072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享年65岁。
四、拓展延伸:
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理解古人的“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的精神追求。
五、练习:文言文知识积累
课件17张PPT。六一居士传1、复习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追求。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的精神追求。教学目标1、请找出下列正确的选项( )
A.欧阳修退休于颖水之上,更号为六一居士。
B.欧阳修沉迷的五物是: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
C.更名号的原因是:想逃名,并聊以志吾之乐尔。
D.沉迷五物的乐趣是“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的专心致志,是“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的其乐无穷。
E.辞官的原因是“老而休”。预习情况检测D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疾雷破柱而不惊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3、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4、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5、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6、讫无称焉
三、翻译并判断得分
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
2、乃以难疆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形容词作使动 使……破裂形容词作动词 尽情享受形容词作使动 使……劳累形容词作使动 使……劳累形容词作动词 同情 哀怜动词作名词 称道的政绩(3分)(3分)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
2、乃以难疆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字 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人生经历:四岁而孤,画荻学书,四十仕途,经历五朝,三度贬官早年: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初贬夷陵)
中年:安于职守,与民同乐
(又贬滁州)
晚年: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再贬蔡州)贬职与思想变化写此文时,欧阳修已64岁,一年后终于获准辞官,但可惜仅享受一年的琴棋书画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梳理第1段、第3段的文意1、思考:作者为何在晚年更名为“六一居士”?
2、请翻译第3段“三宜去”的具体内容,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理由.既老而衰且病之上,将退休于颖水之上①老而休
②迄无称
③“既老且病”、“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必然规律四十年的仕途,五朝元老,表面上的谦虚,骨子里是牢骚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表现 第2段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借用 的形式,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这种手法可以使文情起伏荡漾,变板滞为活泼,化沉闷为轻松,在愉悦的对答中层层深入地阐发作者的人生观。梳理第2段文意主客互答问题探讨
1、作者为何自命名为“六一居士”?
2、“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3、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为乐?他要做怎样的选择?
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为乐?居士以官场为累,以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于五物为乐。
“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官场给居士怎样的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身心疲惫“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专心至极,不受外物干扰。
其乐无穷,沉浸六一之乐。安逸闲适之乐 脉络梳理主题思想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六一居士传》:得意于五物,太山在前而不
见,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
性,将何适而非快?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你的快乐观又是什么呢?
一、通假字:?
1.?聊以志吾之乐尔??????????????????????
2.?累于此者既佚矣
3.?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4.?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归纳文言文知识二、词类活用:?
1.?疾雷破柱而不惊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3.?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4.?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5.?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6.?累于彼者已劳矣??????????????????????????
7.?夫士少而仕,老而休?“尔”通“耳”,罢了。?
“佚”通“逸” 安逸
??“彊”即“强”,强壮、支撑
??“讫”通“迄”,到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破裂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累:使……劳累?
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
仕:名词作动词 做官,走上仕途三、古今异义:?
1.?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等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领取生活费用。) ?
2.?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3.?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4.?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
(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一天)
5.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古今异义词,古义: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辞退官职而休养得到乐趣虽然如此一旦,终有一天超越职位四、特殊句式
(1)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吾之所以志也。 (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累于彼者已劳矣。 (被动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用于时矣。 (被动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六一,讲的是什么呢?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 成为我的拖累的世俗事物太多了。这便是我用名字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我被官场牵累,已经劳苦了。我曾经被当朝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