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谪”,“更”、“置”、“疾”、“走”、“累”等用法和特殊句式。
2、了解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辞官归隐思想,及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胸怀。
2新设计
本文是一篇文言形式的人物传记,从文章的字数要求、难易程度、内容形式等都符合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因此采用高效教学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生本教学。
3学情分析
基于文言文,学习难度较高,故此选择有基础的高二(8)班学生配合上课。该班学生遵守纪律,配合教师,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性强,自觉预习,刻苦勤奋,但是由于文言基础薄弱,源于惧怕古文,怠于记诵,至此积累欠佳,导致迁移运用能力不强,过分依赖参考书和教师。有少部分学生思想固执,总认为学习课文的古文毫无益处,高考根本不出,急功急利又眼高手低。为了肃清错误思想,提高文言意识,强化迁移能力,从分调动积极性,设计了切合实际的教学环节。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谪”,“更”、“置”、“疾”、“走”、“累”等用法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了解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辞官归隐思想,及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胸怀。
5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
(一)前置作业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其涵义
初谪(zhé)滁山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o)
涿(zhuō)鹿
轩裳珪(guī)组
赐其骸(hái)骨
佚(yì)
讫(qì)无称焉
2、解答下列重点字词的含义。
(1)重点实词注释
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
吾之乐可胜道哉:尽
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
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
3、判断特殊句式并翻译
①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
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也,表判断)
③方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④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秦”之前)
⑤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
⑥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表判断)
4、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5、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略)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的是什么?
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3、“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请用原文回答)
4、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
5、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6
、居士以什么理由辞官隐退?
7
、课文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它对表达思想感情和提升结构形式方面有什么作用?
(三)展示交流,精讲提升
1“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的是什么?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
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
3、“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请用原文回答)
(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4、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
还没有。“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5、居士以官场为累,
“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官场事务不仅劳形,且常担心有不测之祸。而悠游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6、居士以什么理由辞官隐退?
(1)“老而休”;(2)“讫无称”(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7、课文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它对表达思想感情和提升结构形式方面有什么作用?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这一大段中包含的内容,如果不用这种设为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流走,借问答而层层推进。所谓“举重若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是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吗
(四)当堂巩固,达标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D)
A、初谪(zhé)
讫今(qì)
恻(cè
)然
B、诮畏(qiào)
颍水(yǐng)
佚名(yì)
C、涿鹿(zhuō)
夙愿(sù)
珪组(guī)
D、骸骨(hài)
连累(lèi
)
滁山(chú)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更改
B 吾之乐可胜道哉 胜:胜利
C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疾:迅速
D 而常置酒一壶 置:摆设
3、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C
)
A、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B、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C、既老而衰且病。
D、心未老而先衰。
解析:ABD均是表转折的连词,译为“却”;
C是表并列的连词。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B
)
A.
六一,何谓也?
B.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C.吾其何择哉?
D.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解析:B,定语后置;A
C
D为宾语前置句。
5、翻译下列句子
(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牵累的世事太多了。
(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虽然这样,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
(3)吾其何择哉
?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
(五)归纳小结
1、本文以《六一居士传》为题,行文中极写“六一”带来的闲情雅致,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作者晚年寄情外物的乐趣,而在于表明渴望辞官归老的心情。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本文的题目虽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主客问答的形式,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活泼多姿。
●拓展延伸:
1、何谓居士?
李
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苏
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居士:①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在家信佛、信道的人。
由此可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2、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而每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快乐的诠释也有所不同。你的快乐观又是什么呢?
(1)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自适之乐】
(2)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坦然之乐,自适之乐】
(3)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民之乐为己乐】
(六)作业布置
归纳虚词“之”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