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6、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0: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六一居士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理解课文重要的字、词、句;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理解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
2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一年文言基础的积累,学生对文言文字面的理解较为容易,第一课时安排为对全文字词句的疏通;高二学生对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晚年欧阳修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昨天我们已经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翻译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一些重点词语掌握了没有。
(投影:
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
吾之乐可胜道哉:尽
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
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
翻译重点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
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二、导入新课:
1、我们曾经接触过欧阳修的散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可记得当中的名句?
答:《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文章《六一居士传》。
三、解读文意
1、“六一”指的是什么?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2、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渔父》里面的典故?
明确: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3、“五物”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
明确: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4、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
明确:还没有。“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补充写作背景的介绍: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5、“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6、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探究题: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有人则认为他需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还是为物所累。你认为呢?(结合课后“资料信息”苏轼的话回答。)
明确:“今居士自谓六一,是其身均与五物为一也,不知其有物邪?物有之也?居士与物均为不能有,其孰能置得丧于其间?”由此可见,欧阳修的乐,是“六一”,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
(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8、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本文主旨:“三宜去”,与“六一”相对)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A、“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B、“讫无称”
C、“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9、结合第二段,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4.1.2教学活动
活动1【测试】检查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
吾之乐可胜道哉:尽
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
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
翻译重点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
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活动2【活动】"乐"之如何?
1、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致志
2、虽响九凑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吾之乐且适也---乐之无穷
活动3【活动】文章主旨的探究
文章主旨
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主题)
活动4【作业】作业
作业:探究拓展
讨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吾安往而不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