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课件 22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课件 22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20:41:0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3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创设情景
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弯折了。
这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吗?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1. 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这束光的路径。光进入水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向哪个方向偏折?
传播方向改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探索活动
空气

水面
偏折
在水面处发生偏折。
向水底偏折。
探究实践
光的折射的“一面”、“一点”:“三线”和”两角“:
分界面
法线
法线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入射角
折射角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是折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入射点
光的折射还有什么规律吗?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探究实践
2.让光以不同角度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光的路径,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进人水中的光的路径又是怎样的?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③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探究实践
3.如图1.4-14所示,把水换成玻璃砖重复上面的步骤,观察现象。
玻璃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平行的入射光线,平行的折射光线。
现象
①光向玻璃偏折,折射光靠拢法线。
结论
平行的
入射光线
入射角相等
折射角相等
平行的
折射光线
②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也相等。
探究实践
如果让一束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观察这束光的传播路径。光进入空气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考与讨论
光从水斜射到空气
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实践
光路具有可逆性
根据实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
③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⑤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④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⑥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空气

空气

空气

玻璃
思考与讨论
探究实践
“潭清疑水浅“。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请画光路图,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光的折射形成,是变浅了的虚像。
由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呢?
光的折射形成,是变高了的虚像。
人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纤原理
目标
会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
器材
矿泉水瓶,吸管,激光笔等。
过程
1.在矿泉水瓶侧壁打一小孔,插入一小段吸管,接口处
用热熔胶或橡皮泥密封;然后,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放
置于浅水槽内,如图1.4-16甲所示。

探究实践
2.如图1.4-16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让激光笔照射到吸管对侧位置,使光恰能穿过吸管,在吸管一侧的光屏处形成光斑。
3.如图1.4-16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打开矿泉水瓶的瓶盖,让水从吸管流出,水弯曲地流到地面,观察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径,以及红色光斑的位置变化。
乙 丙
激光笔发出的光顺着水流拐弯,不再沿着直线照射到对面。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问题讨论
1.哪些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当光通过弯曲的水流时,光为什么也会随之弯曲
在较暗环境中实验,水中加牛奶。
光在水流中发生了全反射。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折射角达到 90°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光导纤维
探究实践
科学阅读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季的海面上。在炎热的夏季,空气较热,海水较凉,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比它上面的空气温度低,海面附近的空气比它上面的空气密集。来自地平线下远处物体的光,由于不同高度处的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曲,从而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逆着光的方向看去,就看见了空中远处的物体的像。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
酷热的夏天,当人乘坐的车辆行驶在被晒得很热的公路上时,突然看到远处的路面上有一片“水洼”,可是当我们靠近那里时,却发现“水洼”无影无踪了!这也是海市蜃楼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你能解释“海市蜃楼”现象吗
来自地平线下远处物体的光,由于不同高度处的空气的疏密不同发生折射,折射光向空气密集处偏折而发生弯曲,从而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逆着光的方向看去,就看见了空中远处的物体的像。
空气较冷
空气较热
酷热的路面使得路面上方空气的较热,远处射向你的光线渐渐向上弯折,这些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你逆着光线的方向看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路面下的物体。
迁移应用
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所示),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所示)。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A
B
迁移应用
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 (  )
A.等于0° B.小于60° C.等于60° D.大于60°
B
5.渔民用激光枪照射鱼,应该使激光对准 (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方
C.看到的鱼的下方 D.看到的鱼的左上方
A
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 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 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 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C
板书设计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
两种透明介质、斜射、传播方向改变
用光的折射解释:
看水中的物体,是变浅了的虚像。
光导纤维:折射角900时,全反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通过实验了解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光导纤维和海市蜃楼等。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认识折射象和光导,归纳折射规律;体验由折射引起胡错觉。
4.态度责任: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这是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让学生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吗? 引入课题
光的折射 探索活动 1. 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这束光的路径。光进入水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向哪个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提出问题:如何用光路图来表示光的折射?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2.让光以不同角度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光的路径,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进人水中的光的路径又是怎样的?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③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3.如图1.4-14所示,把水换成玻璃砖重复上面的步骤,观察现象。 现象:①光向玻璃偏折,折射光靠拢法线。②平行的入射光线,平行的折射光线。 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也相等。 思考与讨论 如果让一束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观察这束光的传播路径。光进入空气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归纳光的折射有哪些规律? 提出问题: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思考与讨论 “潭清疑水浅“。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请画光路图,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参考:的折射形成,是变浅了的虚像。 探究实践 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纤原理 目标 会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 器材 矿泉水瓶,吸管,激光笔等。 过程 1.在矿泉水瓶侧壁打一小孔,插入一小段吸管,接口处 用热熔胶或橡皮泥密封;然后,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放 置于浅水槽内,如图1.4-16甲所示。 2.如图1.4-16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让激光笔照射到吸管对侧位置,使光恰能穿过吸管,在吸管一侧的光屏处形成光斑。 3.如图1.4-16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打开矿泉水瓶的瓶盖,让水从吸管流出,水弯曲地流到地面,观察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径,以及红色光斑的位置变化。 问题讨论 1.哪些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参考:在较暗环境中实验,水中加牛奶。 2.当光通过弯曲的水流时,光为什么也会随之弯曲 光在水流中发生了全反射。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折射角达到 90°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科学阅读 海市蜃楼 你能解释“海市蜃楼”现象吗 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认识折射--光偏折。 边画图边讲解,通过活动建立模型。 可在图中先画上法线,有利于比较“角”的大小关系。 解释平行入射,平行折射,有利于理解“角”的变化关系。 可先进行探索活动,然后作光路图。 可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画出的光路图回答。 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同时认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看视频,熟悉探究实践的过程,有利于自主探究,与前沿科技接轨,激发学习兴趣,科学的神奇。 理解运用光的折射规律,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墙上“孔雀” D.镜中“风景”
2.关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角为90°
D.我们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海市蜃楼”和“三日同辉”等自然现象
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4.下图所示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
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6.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小明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
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
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当入射角i≥______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
两角关系。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当折射角γ=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
消失,则 (选填“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核心素养提升
7.如图所示,从长方体水槽右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水槽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下列
操作可使光斑O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
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
8.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半杯水,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保持入射点不变,将烧杯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则(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60° B.反射光线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30°
C.折射光线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30° D.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
(图中虚线)。当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
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
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创新素养应用
11.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
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
(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
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
样选择的目的是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B 2.C 3.D 4.B 5.C 6.(1)41.80 a (2)增大 900 (3)小于 不能
核心素养提升
7.C 8.D 9.B 10.C
创新素养应用
11.(1)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2)BD ;(3)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