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素养目标
1.了解寓言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分析关键细节,深入体会寓意。
3.改写、续写情节,培养想象能力。
环节一:知识积累
文体知识
寓言
言:表述于外
寓:寄托于内
讽刺性
哲理性
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字音积累
赫拉 ( ) 宙斯( ) 庇护( )
雕像( ) 爱慕( ) 虚荣( )
hè
zhòu
bì
diāo
mù
róng
作品简介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环节二:感知内容
了解文中内容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
了解文中内容
赫尔墨斯: 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复述故事内容
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环节三:分析形象
品读形象
找出原文中赫尔墨斯的三次发问。
对比三“问”的原文和改文,关注赫尔墨斯的性格特点
品读形象
第一“问”
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
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费尽心机化身凡人
:暗与王神争锋。
盲目自信
品读形象
第二“问”
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轻慢无礼
品读形象
第三“问”
原文:“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值多少钱
郑重指问自己的雕像价格。
狂妄自大,自视甚高
品读形象
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
前两“问”所参照者为重量级之神,第三“问”则直接将自己比肩两位地位最高的神。三“问”层层渲染将赫尔墨斯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
品读形象
看雕像者的“三答”感受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问宙斯雕像价
答:一个银元
问赫拉雕像价
答:还要贵点
问自己雕像价
答:添头、白送
爱慕虚荣、适得其反
课堂活动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可适当增加表情、动作、语言。充分展现人物性格
环节四:探究寓意
探究寓意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要客观评价他人不宜妄自尊大正确认识自己。
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记叙了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较量( ) 喇叭( ) 凯歌( ) 粘住( )
jiào
kǎi
lǎ ba
zhān
字音积累
环节一:感知文章
1.读第一段,用五个词语概括故事内容。
01
挑战
02
战斗
03
获胜
04
被捕
05
叹息
环节一:感知文章
2.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中出现的两场战斗。
蚊子战胜了狮子
蚊子被蜘蛛消灭
环节二:分析形象
思考: 为什么弱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消灭了呢
环节二:分析形象
读蚊子的语言
“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 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不畏强敌、自信勇敢、知己知彼
环节二:分析形象
观蚊子的情态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机智勇敢、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得意忘形
环节二:分析形象
总结原因
胜
败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环节二:分析形象
猜蚊子的心理
结合蚊子的叹息,补写蚊子被蜘蛛网粘住时的心理活动。
示例:要是我刚才谨慎一点就不会撞上去了!
要是我 就 。
环节三:探究寓意
探究寓意
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勇者胜,骄者败。
在胜利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
……
环节四:创编寓言
创编寓言
题目: 将《蚊子和狮子》中的“败仗”情节以《蚊子和蜘蛛》为题改编成以蚊子和蜘蛛为主角的故事。
提示:可删改情节,可补充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等,改变主人公形象。故事须有健康明确的寓意。
知识积累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他的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该书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因此后人称它为杂家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着影响。
环节一: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挖掘,开凿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环节一:疏通文意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
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命令,派遣
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介词,在
像
不如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只能出门去打水,要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环节二:文言重点
及其家穿井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待,等到
连词,和;比得上
国人道之
古义:
今义: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指本国的人
闻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听到
使......知道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名词,传闻、消息
之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助词,不译
于
一词多义
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闻之于宋君
文言句式
“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闻之于宋君
被动句: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丁氏问之”
问之于丁氏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
非得一人于井中
文言句式
省略介词“于”,应为“常一人居(于)外”
常一人居外
省略句:
省略主语,应为“(丁氏)告人曰”
告人曰
环节三:课文解读
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所讲的故事。
丁氏说自己“穿井得一人”,大家认为丁氏从井里得到一个人,谣言一路传到国君那里,最终丁氏解释了真相。
环节三:课文解读
理读情节
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开端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发展、高潮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结局
环节三:课文解读
寻流言之始
丁氏所说的“穿井得一人”是何意
家中穿井后多了一个劳动力。
在农耕社会,一个家庭依靠田地生存与发展。灌溉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家里没有井,打水灌溉就必须有专门的壮丁负责。因而,对于丁氏来说,穿井这件事代表的不只挖了一口井这么简单。它意味着,家里有了方便且专属于自己的水源,意味着灌溉这件事有了保障,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得到保障,还意味着家里从此多了一个健壮的劳动力。
环节三:课文解读
查流言之传
“闻之者”传的也是“丁氏穿井得一人',为何却产生了歧义
“得一人”出现了歧义
得到一个人
得到一个劳动力
“国人道之”使这个话题持续发酵,猜猜他们都是如何“道”的
环节三:课文解读
白话演读
小组合作表演,要求如下:
1.补充“国人”传的内容。
2.揣摩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说话时的心理,表演时增加动作、神态等。
3.表演后推选代表说明设计意图。
环节四小结
白话演读
流言之始
丁氏表述不清
流言之传
流言之止
传之者不经查实便传播
国人以讹传讹
明察秋毫调查真相
环节四小结
探究寓意
从这则寓言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知识积累
杞,周朝诸侯国。
忧天,指忧虑有朝一日会天坠地崩而自己将无处存身。
杞人忧天,现为成语,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题目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题目解说
知识积累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列子》中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作品简介
读准字音
杞人( ) 崩坠( )
星宿( ) 中伤( )
躇步( ) 跐蹈( )
舍然( )
qǐ
zhuì
xiù
zhòng
chú
cǐ
shì
环节一:疏通文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
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崩塌坠落。
无,没有。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你。
(四肢) 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环节一:疏通文意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
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
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辰。
纵使,即使。
伤害。
地塌怎么办 奈……何:拿……怎么办
译文: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
环节一:疏通文意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环节二:文言重点
因往晓之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告知,开导
知道;天刚亮时
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
今义:
为何,为什么
怎么办
环节二:文言重点
身亡所寄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没有
死亡
若屈伸呼吸
古义:
今义:
你
好像,如果
环节二:文言重点
奈何地坏
文言句式
"奈......何”,意为“拿......怎么办
环节三:课文解读
杞人因何而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忧成何状
废寝食
环节三:课文解读
“晓之者”如何为杞人解忧 杞人反应如何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善意劝解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疑问又生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耐心释疑
环节三:课文解读
晓之者”如何为杞人解忧 杞人反应如何
奈地坏何
一再追问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理据充分
皆大欢喜
环节三:课文解读
演读对话,说说“杞人”和“晓之者”分别是怎样的人。
对自己的疑虑能够不断追问直到解决,锲而不舍地求知。
忧思过重
杞人
晓之者
乐观看待世间万象
耐心劝导他人
环节三:课文解读
忧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晓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寓意
主题归纳
这则寓言通过写杞人担忧天崩地陷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1、下列加蓝字意思不同的是( )
A、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
B、亡处亡气 亡羊补牢
C、因往晓之 因其恐惧
D、舍然大喜 不舍昼夜
没有
舍弃
消除
丢失
ABCD
你
好像
于是
因为
课后练习
2、以下选项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的是( )
A、下雨了,弟弟早上出门没带雨伞,妈妈担心弟弟淋湿了可能会感冒。
B、姐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十二点,她早上醒来时才想起今天要考试,她很担心自己会考砸。
C、爸爸参加公司聚会时,不小心把饮料洒在公司经理的身上。爸爸很担心经理会找他算帐。
D、小明家里的天花板漏水了,于是每天都在担心楼上的地板会突然掉下来!
D
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寓意。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寓言中的某些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4.从分析人物形象中揭示寓意。一则寓言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人物,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寓意。
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5.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分析故事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
6.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寓言的寓意。
《蚊子和狮子》改写
一只蚊子看到一头狮子,心想:“这头狮子这么肥,它的血一定很好喝!”于是,蚊子飞过去,对狮子说:“喂,狮子,我们来比赛吧。要是谁能围绕这棵大树跑100圈,谁就赢了,就把对方吃掉,好不好?”
狮子想:“蚊子那么小,飞一圈要飞很久,而我只需要几步就能跑完一圈。它那么瘦,有多少体力?能跑得了几圈?它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即使输了,它能吃掉我?真是一只傻蚊子!”狮子笑着对蚊子说:“好啊!你输了,我也不吃你,只是以后我睡觉时,叫你的兄弟姐妹别来烦我就行!”
“好,没问题!”蚊子一口应承下来。
比赛正式开始。蚊子在前,狮子在后。狮子绕着大树跑,蚊子绕着大树飞。蚊子飞了两圈就停在树干上,望着奔跑的狮子笑了起来:“你跑吧,我看你能跑多久。”狮子只顾绕着大树奔跑,一心想赢蚊子,根本不知道蚊子早已停下了。
狮子跑了20圈后,头有点儿晕。30圈过后,它摇摇晃晃,不知东西南北了。40圈过后,它累得倒下了。
蚊子哈哈大笑起来,飞到狮子身上,大口大口地吸着它的鲜血。
面对强大的狮子,弱小的蚊子凭着自己的智慧打败了它。其实,只要不把蚊子摆在对手的位置上,不去与它争斗,狮子就不会失败。
对于一些弱小者,当你不把它当作对手时,它就不是你的对手;你一旦把它当作对手,反而会输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