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体会“深趣”。
2、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3、了解唐宋书信体特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文言阅读能力,且从初中到《必修3》都学过王维的诗歌,对王维其人及其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的特点有一定了解,本文文面难度不大,可用于培养学生自读简易文言能力,欣赏与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互助合作解决文面难字难句。之后与《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单元“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对照阅读,利于学生对王维诗文艺术的认识体会。
3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及品味“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风格。
2、难点: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盛唐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艺术风格,用苏轼的赞语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文章亦如此,“文中有诗,文中有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很好地体现了他这一艺术风格。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造诣独到,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板书课题,投影展示学习要求: 1、理解文意,体会“深趣”。2、品味“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活动2【讲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解题:以问答形式师生互动解决。
1、请大家读题目,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学生:“书”(信)
2、信是写给谁的? 学生:裴(秀才)迪
3、写信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山中
4、“山中”会有怎样的环境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清幽、宁静、脱俗、淳朴、和谐。
5、作者怎么会在山中写信?他与裴迪什么关系?写了什么?有什么目的?
朗读,自由读。并提交自己文句上的疑难,互助解答。(投影或板书解词)
三、阅读感知
教师:请大家直接读文意,整体阅读,感悟文章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倾向。1、本信的写作目的,作者交代了吗?是文章中的那一句?学生:“倘能从我游乎?”2、裴迪的身份?学生:“足下方温经”;
3、与作者的关系?为什么但邀请裴迪一同游山?学生:“以子天机清妙”。
4、游什么山?此山为什么值得游?有哪个词语写出了这层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深趣”,“殊可过”。
5、“深趣”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具体表现在冬夜图和乡村春日图里。(朗读)
学生小结: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家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教师补充)
6、你最喜欢哪幅图景?以自由感悟的形式学习体会。文中诗意与画意欣赏不分先后。
学生1:喜欢山中冬夜的美景,波光月影的荡漾,寒山远火忽明忽暗,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意境寂静、清幽、隽永,所以作者说“故山殊可过”了。(追问:用什么了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2: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由近及远,有色有声。
学生3:我喜欢轻快、生机勃勃春日图,那里动静结合,色彩明快。“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有色彩,有线条,有构图之美,是文中有画意,“深趣”无限,令人神往。
活动3【活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四、探究:
1、本文景美,情美,美的东西要美的载体,葡萄美酒要“夜光杯”装。本文议论抒情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何艺术效果?
学生4、:句式是骈散结合。描写美景,写景多用四字对偶句、骈句,如:“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和“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都是骈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而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学生5:抒情议论,多用散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都是散句。信笔抒写,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
2、本散文用词准确。如:草木蔓发,蔓--蔓延。表现了春回大地,草木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轻鯈”又称白鲦,一种银色小鱼,游动轻捷。能否把“轻鯈”改成 “白鯈”,为什么?“矫”能否换为“举”或“展”,为什么?
板书:
第二段:寒山月夜图:明月、山的轮廓、水的波影
灯火的明灭、如豹的犬声 寂静清幽
(白描) 夜舂声、疏钟声
深趣
第三段:山村春色图:草木、鲦鱼、白鸥
露水、麦陇、朝雊 明丽欢快
活动4【活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3、深入探究: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学生:我想作者浓墨重彩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春天的美景,是想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也想请朋友来一起观赏,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
学生A:这封信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美景,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春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还有别的意思吗?注意王维的身份、志趣)
学生B:表现了作者期望沉浸在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在第一段就写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写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现在就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教师:肯定学生的思考。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投影展示: A、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B、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C、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4、了解唐宋书信体特点。学生联系自读活动中自选的同单元书信散文阅读自由感悟,合作做点归纳了解。
活动5【练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五、练习
请你给初中时的好友或故乡的亲人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学校,也用上一段景物描写,传达感情。
活动6【作业】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六、作业:评价王维(课后随笔)
对王维追求的这种生活情趣,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评价?
活动7【测试】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测试:
解释划线的词:
1、景气和畅 2、故山殊可过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5、步仄径 6、复与疏钟相间
二、翻译句子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3、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