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培养诵读的能力。
3.鉴赏文章中的人情美、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小组成员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地鉴赏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学
会聆听和归纳,感受王维笔下的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文章贯穿于字里行间的真挚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为高二文科班B层次,因为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较弱,故先安排了一个课时进行了预习,尽可能地先排除文本理解的基本障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鉴赏本文描绘的山中冬夜图与辋川春日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贯穿于字里行间的真挚友情,体会“深人”的“深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散文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他的艺术风格。
活动2【导入】题解
学生看注释,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明确:山中:今陕西蓝田辋谷川口一带,王维晚年隐居于此。 与:给 裴秀才迪:裴迪,王维好友。早年曾和王维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和王维在辋川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秀才: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通称。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寄……书”等,例如《报任安书》(司马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微之书》(白居易)等等。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活动3【导入】检查预习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读音。
要读准节奏:以第一段为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重点注意四字句: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 憩/感配寺
2.播放音频范读。
3.全班齐读。
4.检查预习,疏通全文字词,理解文意。
活动4【导入】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2. 概括全文结构内容。
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因你不能同游)
第二段:故山冬夜美景图。(多思与你同游)
第三段:故山春日美景图。(只想邀你同游)
3.讨论与探究:假如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王维此信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明确:根据文中描写的侧重点,大致有两个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 可感知,裴迪应邀是因为山中有二人共赏的美景,二人从美景中能够领悟到共同的深趣。
4.那么蓝田山一带有怎样的美景?请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文中作者描写了那几幅景象?
明确:“辋川冬夜图”: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辋川春山图”: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活动5【导入】赏景
小组合作,比较鉴赏文中所描绘的辋川山中冬夜、春日两幅图景。 (一)山中冬夜图
1.集体朗读。
2.小组讨论:鉴赏品味山中冬夜图
方法指导:抓住精彩段落,反复诵读品味,明确欣赏角度,相互启发探讨。 欣赏角度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展开探讨。内容方面为: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形式方面是探讨描写方法:如距离变化,视角变化,动静变化,感官变化,光线变化等。
3.交流展示。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明确:这一段,具体描绘山中冬夜清寥优美的景色。作者先点出“北涉玄灞”的经行路线,并以“清月映郭”带出特定的时间背景和景物总体特征,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由水而山,由视而听,由色而声的次序进行描写,显得既从容有致,又井然有序;并且运用以动衬静、以明托暗、以声显寂的手法,使读者于波光月影的荡漾、寒山远火的明灭、深巷寒犬的吠叫、夜舂疏钟的相间中,感受到辋川月下寒夜的清幽与深邃。这些景物原是作者所熟悉的,但寒夜登华子冈所见所闻,却使他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像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些景物描写虽带有冬夜的幽寒,却不显得凄清,而是具有一种悠远的诗意美。
解析:天上的明月,清光琅琅。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总结意境特征及表现手法:冷寂清幽、清丽淡远、声色相宜、动静结合 句式:骈散结合,以四字句为主,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兼以散行,整齐中又有变化,行文灵动活泼。
(二)辋川春日图
1.集体朗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
3.小组推荐展示。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明确:这几句作者运用想像之笔以欢快而充满展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春到辋川,万物勃发的生动景象。作者选取了“轻鲦”、“白鸥”、“露”、“青皋”、“麦陇”、“朝雊”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水中到天空,从田水边到麦地,到处充溢着跃动的生机,展示出与寒冬月夜的辋川迥然不同的境界,渗透了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 解析: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意境特征:生机盎然、灵动欢快、轻盈明艳 句式;四字句为主的骈散结合 试想,当裴迪受到老友的来信,读者这封饱含着款款深情的文字,品味着终南美景,能不为之怦然心动欣然前往吗?
活动6【导入】体情
体会贯穿于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切的友情。
思考:王维为什么能与裴迪同乐呢?
明确:文章写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天机清妙。也就是说有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所以作者既不与山僧同游,而同游的僮仆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无法与王维形成共鸣的。而他与裴迪则志趣相同,热爱大自然,且关系深厚。 二人心志相投,有诗为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赠裴迪》:“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裴迪今存诗28首,都是同王维的赠答、同咏之作,王维集中与裴迪的赠答、同咏之作达30余篇,数量超过王维与其他任何一个作者的这类作品。 华子冈的美是心灵纯粹的人才可以感觉到的美。王维特邀请裴迪,正是因为他知道裴迪“天机清妙”,可识得是中之“深趣”。使自己的美学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前提的费尔巴哈说过:“如果我的灵魂在审美方面低劣不堪,那我怎么能够欣赏一张绝美的绘画呢 ”王维周围的诗人朋友不少,或许有几个正闲着无聊,但他独独想要邀请正苦心温经的裴迪一人,只因为他与裴迪灵魂的同构、情趣的契合,他相信在华子冈,只有裴迪能够和自己有相同的审美体验,只有裴迪能够和自己看到同样的世界。 朱光潜说:“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韵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诗论》) 王维和裴迪,都是“深人”,所以才能识得“深趣”;他们都不是只能看见平庸世界的“常人”,他们是最好的诗人。所以,他们互相引为同调,在那个远离尘俗的蓝田辋川,共同经营他们的艺术人生。
小结:可以看出作者视裴迪为知音,是纵情山水的同道,所以作者想用自己的友情和共同热爱的自然美景来相劝诱友人。作者虽然半官半隐,但它一直是向往隐居生活的。这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他在文中自称“山中人”。其中游故山的“深趣”恐怕真是世俗之人难以了解的吧?
活动7【导入】练笔
“是中有深趣,倘能从吾游?”欣赏了美景,感受了真情,你是否也有想“与友同游春风里”的冲动?请拿出笔,联系文章内容,或改写,或创造,写一首小诗,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愿望。
课件24张PPT。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唐)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作家。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崇尚佛道,后半生多过着隐居生活。
王维存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集》、《过香积寺》等。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作家作品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 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猥不敢相烦
憩感配寺
与山僧饭讫
比涉玄灞
辋水沦涟
村墟夜舂Wǎng lún liánwěiqìqìbàchōng 复与疏钟相间
多思曩昔
步仄径
草木蔓发
轻鯈出水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黄蘗 nǎngtiáolǒng gòubòzè gāojiànmàn 读准节奏以第一段为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 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 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重点注意四字句:
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 憩/感配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出字句停顿
音律美和感情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预习检测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不是你天性聪慧、情趣高雅的话,怎么能拿这游赏山水的闲事来邀请你呢?然而这其中确实有浓郁的情趣啊。不要忽略!问题探究 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寒山冬夜图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 湿青皋,麦陇朝雊。辋川春日图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王维笔下的春日图。露湿青皋 书信是直接与收信人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请找出各段中叙友情的语句,并加以品味。赏析文章,体味情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赠裴迪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韵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朱光潜(《诗论》)山高水碧韵依依,自古知音最难觅!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宋朝诗人喻良能在读了王维的这篇散
文后,“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
语作诗一首”:
景气既和畅,故园殊可依。
远山映清月,曲水涵沦漪。
寒犬吠如豹,村舂闻自机。
因思囊昔友,携手同赋诗。拓展: 题诗春日图练笔:
请同学们仿照喻良能的做法,结合王维对春山图的描绘,为此画题诗一首.芳草尽蔓发,春山更可观。
轻鯈欢出水,白鸥喜矫翼。
子之清妙者,岂能不相邀?
是中有深趣,择日同游之。
垂青挂绿漫远山,欧翔鱼跃春水寒。
朝雊声声向麦陇,莺啼蝶舞戏斑斓。欢迎光临,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