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送别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能默写这首诗。
2.能理解“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人物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3.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品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能理解“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人物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品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忆学过的古诗,完成下面的练习。
桃花潭水深千尺,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2.这五首诗都是什么诗?(送别诗)
3.据统计,古代的送别诗有一千多首。古人为什么这么看重送别?
(交通不方便,通讯不方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
4.自己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
解题、初读古诗
1.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看老师板书课题。芙蓉这两个字怎样写才漂亮?谁来提醒老师。
2.读一读题目,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3.谁在芙蓉楼送别辛渐?作者是王昌龄,板书【唐 王昌龄】
谁能抓关键信息,用几个词介绍一下作者。辛渐和王昌龄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今天辛渐准备由润州,取道扬州,背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百里相送,那会是怎样的离愁别绪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离别的那个清晨。
4.谁来给大家先读一读这首诗?读准、读通是学习的基础和起始。
古诗的魅力还在于它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你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吗?
学习任务一:赏诗中景体悟诗情
活动一:1.请默读古诗,找出来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说什么、心情,填写到相应位置。
小组内互相交流,如果答案有不同讨论一下。
指名小组回答。
活动二:把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以及送别时干了什么等信息,填入填空题中,连起来说一说送别时的情景。小组长主持,组织交流,先在小组内试讲,大家给他提意见改正。安排一个人汇报。
在 (时间、天气),(谁)在 _(什么地方)送_ (谁)去(什么地方) ,他(心情) 临别时, 他对好友辛渐说:
小组汇报。
明确:在一个秋雨迷蒙的清晨,王昌龄送他的好友辛渐去洛阳,他的心情像这楚山一样孤独。临别时,他对辛渐说: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
从你们的回答中看到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后两句写送别的话。【板书:景,言】
讨论1:你从哪里体会到孤独?你还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你从连和入两个词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从“孤”字感受到了作者孤独的心情,山是没有情感的,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楚山的孤影,还写出了诗人凄冷、孤寂的心情。【板书: 孤寂】
从“寒”字读出了作者凄冷的心情,寒雨也就是:透着寒意的雨,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这种离别的气氛更加浓烈,更加惹人心碎。【板书:凄冷】
两个动词“连”和“入”让我们感觉到寒雨的连绵不断和无声无息,让离别时的黯淡气氛更加浓烈。
作者不仅仅是写出了景物,短短的14个字就将自己的孤寂、凄冷的情感融进了这绵绵的秋雨中,不愧是七绝圣手。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板书:融情于景】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从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王昌龄那凄冷和孤寂,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说说依依惜别之情,或者安慰安慰友人、表达两人深厚的情谊吗?王昌龄说了什么?
学习任务二:辨诗中言 感悟诗志
活动1:诗人为什么要在分别时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结合资料想一想,小组交流想法。
要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写“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先来看看冰心和玉壶的意思。
看这是玉壶,如果把冰放在玉壶里会怎么样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冰心玉壶又有什么含义呢?
拓展玉壶文化。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冰心玉壶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代表的就是人的品质高洁。就是指诗人一直以来的初心。【板书:高洁 正直】
写作背景: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也因此不为贪官污吏所容,屡遭小人陷害,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离开国都洛阳到江宁(今南京)任县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在《唐诗纪事》中,有人说王昌龄为人孤寂,这很容易被视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当时那样一个政治腐败风气不正的时代,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排挤、中伤以至被诬陷。
活动2:在这些资料中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词?感受到了什么?
对一位做官的人,被贬意味着什么?别人可能会怎么议论他?
此时的王昌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告诉洛阳亲友这样一句话,是想表达什么?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一会儿我们请小组上来汇报。每个小组可以四个人上来汇报,每个人汇报一个问题的答案。
(我的心没有变,还是那么纯洁。坚守高洁。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不会因为两次被贬放弃自己清廉高洁的品质。无论经历怎样的人生磨难,保持纯洁与正直,永远不变。)
把他的这份纯洁和坚守读出来。
前两句在说自己凄冷、孤寂的心情,可在临别之际,诗人笔锋一转,没有过多地述说离愁别绪,而是借好友向远在他乡的亲人表达自己的信念。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读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板书:以言表志 品格】
他想对洛阳的亲人说,还想对谁说?
课后作业:
A基础:为同学和家人表演朗诵这首诗。
B拓展:把这首诗改写成百再来字小作文。
C发展:搜集送别诗,制作送别诗小手册。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融情于景 凄冷、孤寂
以言表志 高洁、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