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初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关于西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B.西藏解放标志着祖国统一
C.西藏是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之一 D.新中国沿袭了一些西藏的历史定制
3.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再次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 最可爱的人 B.钢铁卫士 C. 和平卫士 D.党的好战士
4.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1911年,始叫“盛锡福帽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厂和前进帽店,而80年代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
A.为适应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形势 B.为适应三大改造而对企业进行公私合营
C.在中共指导下对企业进行改革 D.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易名
5.下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上的文字是: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幅宣传画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C.农业科技巨大进步 D.“大跃进”时期的浮夸行为
6.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7.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8.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9.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标题为“CHINA,S NEW FACE-What Reagan Will See? ”(意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里根当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A.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B.联产承包好
C. 公共食堂是我们的大家庭 D. 开发浦东、开放浦东
10.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主产合作社的兴起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1.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重庆
A.③①④②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③⑤ D.④①②③⑤
12.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2012年,习近平赴深圳考察,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号召。20年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姓“资”姓“社”等一系列思想困扰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的发动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4.胡鞍钢教授在其《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的是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B.进行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5.建国以来,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列哪个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文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民法通则》
16.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相信群众,坚持群众路线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7.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8.右图是某位作者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要让你为这幅邮票所涉及的事件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有
A.当时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正常化
C.中苏关系的和好和苏联的强力支持
D.第三世界崛起后对中国的支持
19.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在
A.1986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21.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2.目前,我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这充分说明了
A.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就业制度不断完善
C.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2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中国进行大化改新,日本开始了
A.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B.向贵族世袭制的过渡
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4.“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一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是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他们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 D.实现了男女真正平等
25.小明参加电视台举办的历史知识竞赛,碰到这样的问题“下面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请你帮她判断一下,该如何选择
A.奴隶主民主政治比较发达 B.统治实权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
C.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D.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是地中海霸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38分)
26.(12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4分)并举出两例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
材料二 下列材料反映了对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人物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米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节选自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材料二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何重要贡献?(4分)
(3)请你再举两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2分)
27.(8分)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它的发展见证了30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 “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分)
材料二 1980年——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100
1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所用时间(单位:年)
9
7
5
3
—— 据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2分)
材料三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4分)
28.(18分)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开始的土地改革,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见右图)
(1)土地改革运动是根据什么文件进行的?(2分)土改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新中国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4分)
材料三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综合你对农业的认识,你认为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2分)
综合探究题(共12分)
29. (12分)某班学生搜集到以下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辽鸭缘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与美国关系如何?(2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任基辛格助理的斯考克罗夫特说到“同中国人打交道,双方没有共同的背景。我们正走出20年的完全隔离状态。20年来双方没有任何交流,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 ——据《美国官员忆“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中的毛泽东》
(2)材料二中“没有共同背景”的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 (2分)中美两国“20年的完全隔离状态”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2016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议中心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习奥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指出: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分歧。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发展,愿同美方一道,增进战略互信,扩大经贸合作,管控分歧,责任共担,保持高层交往,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摘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4分)
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末初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B
D
C
C
D
D
C
C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B
C
D
B
D
A
D
C
B
A
二、材料分析题(38分)
26.(12分)
(1)、特点:科技成就世界领先;科技发明侧重于天文、地理和农业。(4分)
举例: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答出2个即可得2分)
(2)、袁隆平、杨利伟 袁隆平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的科学家,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出征太空并成功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4分)
(3)、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2分)
27. (8分)
(1)、广东省、福建省(2分)
(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2分)
(3)、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有利于刺激就业,增加收入。(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8. (18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答出2点即可得4分)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③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④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答出2点即可得4分)
(3)、贫穷落后,粮食短缺(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制定农业奖励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实行种地补贴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综合探究题(12分)
29、(12分)
(1)、敌对(或对峙;对抗)(2分)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2分)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围绕中美两国有友好合作的可能性的答案(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均可给4分)
(3)、围绕在维护祖国利益的前提下,中美两国能够和平共处,团结合作,加强高端对话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任意两条可以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