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骈体类文章比较畏难,尤其对其中的众多典故不了解,对王勃的生平也缺少认识,因此本课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
3重点难点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李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修建的一座楼阁,故址在今天江西南昌赣江之滨落成时,李元婴封为滕王,所以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洪州任都督阎某又重新修缮,并在公元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但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活动2【讲授】[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4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店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邓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成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乏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昔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高,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欣赏《旧唐书·文苑拓》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唐才子传》
2作家背影《唐摭言&8226;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探寻背景]
《滕王阁序并诗》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作于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洪州(今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并诗》,两个月后渡海溺水而英年早亡,遂使《滕王阁序》成千古绝唱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地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感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活动3【活动】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写景抒情,我们怎么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正面描写了藤王阁宴会和景致以后,笔势一转,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句,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2本文以描绘山水著称,请作具体分析
以第二段为例,正面写楼阁之壮丽及山川之胜景,注重远近视觉变化,虚实的相映之美,使得摹写景物成浑成之美,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首先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接着,作者定点观景,取远景、近景、宏观、微观多视角,用实、虚景相映的手法展示秋天别具的特色尤其注重绘色绘形:暮秋,路旁的积水已干,寒冷的潭水很清,四野的烟火凝结,傍晚的山色青紫给人以清冷感觉阁对青山,峰峦耸起一片苍翠,高入重霄,架空建筑的阁道,彩饰的丹漆鲜艳欲流,从阁道俯视,鹤凫栖息的沙洲,岛屿萦绕回环;华美的宫殿,形状像高低起伏的山冈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山岭平原尽收眼底,河流湖泽令人惊心房屋鳞次栉比,尽是富庶人家船只停满渡口,有许多雀舫龙舟彩虹消散,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音响直传到鄱阳湖边群雁感到天寒而惊飞,直飞鸣到衡阳水边而止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山水画!
▲语篇鉴赏藤王四美千古传诵首先,是诗意之美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可以说是“诗人之赋”的典范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散发出一种清新诱人的气息,为文善于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抒发真实感受的,既能吟咏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这种情感并不单单表现为序文的个别章节,而是贯穿全文各个部分的整体效应正是出自内心,意深义高,才能在整体上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使事、用典熔于一炉,而获得以情感人的艺术功效因为序文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其次,是形式之美全文层次清晰,首尾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多为四、六偶句,句式非常整饬但过分整齐必将呆板而缺少活泼之气,所以文中还多用七字句或间用三字句,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句中还不时杂用“之”“而”“于”“其”等虚词,或适当运用“嗟夫”“呜呼”之类的感叹词,整饬之中富有变化,做到奇偶相生,避免了板滞的缺点文中不仅句与句对偶,有时句中的词与词也构成对偶,如“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有些深层的对偶,如“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有些对偶从不同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又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特色再次,是绘画之美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很自然地把万里之遥的自然景观恰当地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驭全局,服务于滕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技法运用也呈现多样化有的是工笔细描,反复勾勒,如滕王阁的建筑;有的是水墨烘染,信笔点缀,有时重彩叠金,浓丽耀眼这都不是一般画笔所能达到的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讲究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上联“墟”字平声,下联“灵”字处也必为平声反之亦然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主”是仄声,那么,下联“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中的“曲”字处,亦必用仄声(“曲”为入声字)这种手法是“平接平”,“仄接仄”再就一句本身而言,不论四、六句或七字句,均如同律诗一样,在双音节处要交替使用平仄声字,以使句中平仄相间,铿锵起伏,错落有致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句一样地讲求平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③开拓学习新视野▲品味语言之美[含英咀华]初唐四杰诗句辑录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咏蝉》
[妙语珍藏]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
活动4【练习】课堂演练
[字词积累]
1难读字徐孺rú 翼轸zhěn 瓯越ōu 棨戟q&301; 襜帷chān 骖騑cān 雕甍méng 绣闼tà 萦回yíng 彭蠡lǐ 睇眄dì mi&259;n 懿范yí邺水yè 遥襟甫畅fǔ 舸舰迷津 命途多舛chu&259;n叨陪鲤对tāo 躬逢胜饯jiàn 逸兴遄飞chuán 衡阳之浦pǔ 簪笏zān
前瞻 预测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ěn) 骖(cān)騑 睇眄(mi&259;n) 捧袂(mèi)
B.瓯(ōu)越潦(li&259;o)水 簪(zhān)笏 桑梓(z&301;)
C.台隍(huán) 舸(gě)舰 帝阍(hùn) 叨(dāo)陪
D.懿(yí)范彭蠡(n&301;) 虢(guó)州 遄(cháng)飞
2古今异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在今义“维护”“维持”)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今义“赊欠”)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是:这今义判断词)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没有,干)
尽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
引恭疏短引(序文)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
胜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凝止)
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穷尽)
响穷彭蠡之滨(尽)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
岂效穷途之哭(走投无路)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尚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前瞻 预测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织是( )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谏太宗十思疏》4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襟”“带”,带宾语“三江”“五湖”,用如动词;“以……为襟”,“以……为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方位名词“下”,带宾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
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动词“腾”“起”用如使动词,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动词“屈”“窜”带宾语“贾谊’,
“梁鸿”,用如使动词:“使……受屈”,“使……逃匿”)
[熟语积累]
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联合结构近义成语:藏龙卧虎、钟灵毓秀(指美好的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胜友如云:许多才华出众的友人聚集一处近义成语:高朋满座、群贤毕至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主谓结构近义成语:嘉宾如云、胜友如云反义成语:门可罗雀、青蝇吊客(生前无一知己,死后只有苍蝇来吊唁)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比喻才华富盛近义成语:龙跃凤呜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权贵用餐时,打击乐器,用鼎器盛食物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近义成语:食前方丈(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酒池肉休、炊金馔玉(烧金吃玉比喻饮食珍贵,活极其豪华奢侈)反义成语: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耸,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粗茶淡饭
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迥,远联合结构近义成语:天涯海角
萍水相逢:像浮萍随水漂泊,偶尔碰在一起比喻不相识者偶然相遇近义成语:不期而遇、邂逅相逢
老当益壮:原指年纪老了,志气应该更壮现多形容人老干劲大主谓结构源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竖,老当益壮”近义成语:老骥伏枥反义成语,未老先衰、老气横秋(横,充满秋,秋霜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时在这方面虽然失败,最后在另一方面获得胜利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夕阳西下,余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源出《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渑)池,可谓失主东隅,收之桑榆”
前瞻 预测
答案:1.A讲习:B潦水为l&259;o;簪笏zān C台隍huáng 叨陪 tāo D彭蠡l&301; 遄飞chuán
答案:2. A讲析:(A项含义相同,意为“旧的”;B项前者意为声望,后者意为期望;C项前者意为才能出众的,后者意为丰盛;D项前者意为条陈,引申为写作,后者为一种文体)
②研习教材重难点
▲语篇感知
[语篇结构分析]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行文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写尽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4段5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