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1: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和积累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朗读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初步感受
1、疑难字音
轸zhěn  瓯ōu  隍huáng  棨qǐ 戟jǐ   懿yì 襜chān 潦lǎo 俨yán 骖 cān
騑fēi  凫fú 闼tà 甍méng 舸gě   舳zhú 鹜wù   蠡lǐ   遄chuán   睢suī
睇dì 眄 miǎn   阍hūn  舛chuǎn 赊shē 悫què   簪zān 笏hù   叨tāo
2、关于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时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唐以后,骈文形式日趋完善,出现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3、节奏划分示例,准确朗读课文: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1)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豫章/古郡 (二二式)
(2)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俨骖騑/于上路  (三三式)
临/帝子之长洲  (一五式)
钟鸣/鼎食/之家  (二二二式)
响穷/彭蠡之滨  (二四式)
穷/岛屿/之萦回 (一二三式)
(3)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二一四式)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 (二二三式)
(4)特殊句式: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三三对六六)
二、自主探究,积累理解:重点了解词类活用,其他请参照《世纪金榜》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人才、俊杰
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使动用法,使……委屈、使……逃匿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段: 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
第二段: 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
第三、四段:绘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五段: 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
四、重点研读二、三段,深入理解文本情感:
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在第三段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词语。
——兴尽悲来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兴”在第二段体现在哪些方面?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兴”体现在:时令之美、造访之喜、建筑之宏、市井之繁、视野之阔
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夸张、比喻;虚实。
(色彩变化之美:在色彩浓淡对照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色。远近错落之美:先写近景,描摹腾王阁周围景物,其次写中景,极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泊的迂回,最后写远景,再现一幅水天浩淼的画面。?上下浑成之美:借助视觉俯仰变化,使“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相映成趣,既突出阁楼的高耸壮观,又展现高台俯视的绝妙体验。?虚实相映之美:虚实相间,引导读者开拓视野,展开联想的翅膀,把眼光从眼前景物拓展到无尽的远方,画面壮观而广阔。)
3、正在兴致高昂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生悲,那么在第三段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悲伤情调。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
主要手法:抒情、议论;用典。
五、探究赏析:
1、阅读下面两段扩写,思考:这两段扩写对应的是文本的哪些语句?你认为哪段扩写更符合文本的意韵?谈谈你的看法。
扩写1:现在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让我再一次叙述心中的愿望:扬名滕王阁,照耀文坛!看啊,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傍晚,渔夫们唱着歌回来了,歌声响遍江河湖畔;那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逐渐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在这滕王阁,道尽了南昌故郡的多少愁思。在这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里,尽情欢快。让我忘掉那尘世间的污浊,去迎回那我要的飞翔。
扩写2:雨过天晴,日落西山,夕阳将晚霞照得通红,那白色的云,真的变成彩色的了!绚烂的晚霞远在天边,看起来却像是与江上的孤雁同起同飞,那是错觉吗?不,当两者的纹理融合在一起,你还能分辨出是孤雁在晚霞前飞翔,还是云层在围绕着孤雁旋转吗?落霞的边缘已难以望见,似乎只是一瞬间,她便与孤雁一起,追随夕阳而去,渐渐消失在水天相交的远方。此时,歌声渐起,那是渔民在向世界道晚安吧!安静地聆听,有风,有歌声,加上不时传来的雁鸣,画面生动地静止着,只有秋水缓慢地流淌。
(小结:教师主要抓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
2、仿照上面的扩写,给第二自然段的其他语句进行扩写。(要求:只选一句,不超过50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世纪金榜》P72-73/1——12
《滕王阁序》讲学稿(学生版)
高二语文备组:区洁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和积累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朗读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初步感受
1、疑难字音
轸   瓯     隍  棨 戟  懿 襜 潦 俨 骖
騑   凫 闼 甍 舸  舳 鹜   蠡  遄  睢
睇 眄     阍   舛 赊 悫   簪 笏  叨
2、关于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时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唐以后,骈文形式日趋完善,出现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3、节奏划分示例,准确朗读课文: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1)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豫章/古郡 (二二式)
(2)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俨骖騑/于上路  (三三式)
临/帝子之长洲  (一五式)
钟鸣/鼎食/之家  (二二二式)
响穷/彭蠡之滨  (二四式)
穷/岛屿/之萦回 (一二三式)
(3)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二一四式)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 (二二三式)
(4)特殊句式: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三三对六六)
二、自主探究,积累理解:重点了解词类活用,其他请参照《世纪金榜》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襟三江而带五湖: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宾主尽东南之美:
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段: 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
第二段:
第三、四段:
第五段: 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
四、重点研读二、三段,深入理解文本情感:
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在第三段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词语。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兴”在第二段体现在哪些方面?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3、正在兴致高昂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生悲,那么在第三段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



五、探究赏析:
1、阅读下面两段扩写,思考:这两段扩写对应的是文本的哪些语句?你认为哪段扩写更符合文本的意韵?谈谈你的看法。
扩写1:现在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让我再一次叙述心中的愿望:扬名滕王阁,照耀文坛!看啊,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傍晚,渔夫们唱着歌回来了,歌声响遍江河湖畔;那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逐渐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在这滕王阁,道尽了南昌故郡的多少愁思。在这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里,尽情欢快。让我忘掉那尘世间的污浊,去迎回那我要的飞翔。
扩写2:雨过天晴,日落西山,夕阳将晚霞照得通红,那白色的云,真的变成彩色的了!绚烂的晚霞远在天边,看起来却像是与江上的孤雁同起同飞,那是错觉吗?不,当两者的纹理融合在一起,你还能分辨出是孤雁在晚霞前飞翔,还是云层在围绕着孤雁旋转吗?落霞的边缘已难以望见,似乎只是一瞬间,她便与孤雁一起,追随夕阳而去,渐渐消失在水天相交的远方。此时,歌声渐起,那是渔民在向世界道晚安吧!安静地聆听,有风,有歌声,加上不时传来的雁鸣,画面生动地静止着,只有秋水缓慢地流淌。
你的看法:


2、仿照上面的扩写,给第二自然段的其他语句进行扩写。(要求:只选一句,不超过50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完成《世纪金榜》P72-7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