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后赤壁赋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4、后赤壁赋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1: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后赤壁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预习任务)
2、学习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用法;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布置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4、,分析作者情感线索,把握苏轼的对人生的感悟:处困境而能超脱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有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能进行基本的文言阅读,但是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还有重点文言句子还应进行点拨。由于平时学生朗读时间就少,所以需要多层次,多方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3重点难点
1、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赏析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情感
3.化鹤部分分析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引入:
黄州:走向成熟
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黄州被贬的生活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反复诵读,把握整体
1.正音
临皋gāo 翱翔áo 履巉(chán)岩,披蒙茸róng(修葺qì) 踞jù 鶻hú 戛然jiá 翩跹 piān 蹁跹 pián 寤寐 wùmèi
2.读出句读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行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读出句读,读出押韵,注意本文文体特点: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行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简单介绍赋的特点)1.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巧用排比与对仗,骈散结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明确:(1)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明确:文赋)
(2) 思路: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先写黄泥坂夜游为赤壁泛游所作的准备,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做了铺垫?情感:“乐”)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明确: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特征?抒发忧伤恐惧,郁闷之情)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江中见鹤,梦中王道士化鹤为什么要写化鹤?)
3、重点词语:(学生轮流答)
黄泥之坂 坂:山坡(如丸走坂)
顾而乐之 顾:四周看
顾安所得酒乎? 顾:可是
归而谋诸妇 诸:之于,兼词
今者薄暮 薄:迫近
履巉岩 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予亦惊寤 惊寤:惊醒
4、特殊句式:
如此良夜何?“如何:对待……怎么办”
5.重点句子翻译
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状语后置”“省略句”“望”、)
②.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曾”古今异义“几何”)
③.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
翻译指导:(学生总结)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常用实词、虚词的的积累;句式的翻译要体现特点,倒装句注意调整
附《后赤壁赋》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三、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1.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
明确:景中寓情,学生改写,比较分析(景物特点、情感)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初冬月夜静谧宁馨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为下文写登山鹤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状景写情,字字如画,句句冬景,凄凉感人“水落石出”,点明季节,冬天水位低了,礁石露了出来,因而山显得更高了,月亮因为远显得小了眼前景色似乎分外陌生,才相隔几个月,江景山色已经再也认不出来!为何时隔三月,作者眼前的景象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个是季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理原因在前赋中我们讲过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隔两年作者写下了这两篇文章黄州并不是世外桃园,苏轼在这里过得并不舒心,转眼又是一年,自己一天一天老了,北归的希望一天比一天渺茫,和赤壁一样,我也是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了!曲笔双关,美好河山,外族入侵,国家衰败,满目凄凉)
(学生展示自己改写的描写片段,重点注意是否注意写出景物特点,蕴含的内在情感,是否注意合理想象,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从而比较得出本文写景语言“不假辞藻,自然而工致”白描、质朴清新特点,景中游情,深得陶渊明“简约平淡”风味)
C.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抒发内心的郁闷不快)
为了解忧,独自登上了赤壁,作者没有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好运,只能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披:分开《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摄、履、披、踞、登、攀一系列反映此行的路程是十分凶险的,看到的景象是十分险峻,阴森的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分析作者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的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唱起了“独角戏”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苦闷难奈的苏子惟有纵情长啸,可惜只有山谷回应他此情此景,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作者既悲且恐,游兴全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同样是任小舟自由漂流,却和前文中“纵一苇之所如”形成鲜明对比
(此处简介作者生平,在理解了作者悲情的基础上读第三节总结作者“景中有情”的写作手法) 写了重游的经过(板书:历幽景而恐),作者的感情也由乐转悲(板书:悲) 本是乘兴而来,理应兴尽而返,如今却是兴味索然,难道真要“醉不成欢惨将别”吗?一起看第三小节
文章开头两句,承接上文,有两个字既概括了环境,又点明心理特征——寂寥! 接着写了几件事?(讨论学生回答)明确:1、夜逢孤鹤2、梦会道士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清夜游》云:“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人生如梦,矣樽还酹江月”印证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抒发超脱、出世思想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身处如此险峻的赤壁,这只在暗夜独飞孤鸣的鹤是孤独的,弃世而自尊的,可以想见苦闷无人可诉的苏子对于此时飞过的鹤是倍感亲切的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
明确:一系列形象化的词写鹤正是为了下文写梦做一个铺垫
政治上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2.找出文中表示情感的句子
A.顾而乐之
B、划然长啸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D、听其所止而休焉
E、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活动3【活动】探究活动
四:从苏子的处人生困境而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活动4【练习】景物描写练习 请你以“江流有声……水落石出”的内容来描摹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怎样描摹?
活动5【测试】当堂测试 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安所得酒乎? 顾:可是 B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C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畴昔:以前 D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惊寤:惊醒 2、选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顾安所得酒乎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固一世一雄也,而今安在哉 D.审容膝之易安 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环顾这夜晚的美景,我们都很高兴,便一边走一边做诗,互相酬答。 B.归而谋诸妇。 就回去和几位妇人商量。 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便回去登上船,把船儿划到江心。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这时已快到半夜,向四面望望,觉得冷冷清清,安静极了。 4.下列红色字体的含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藏之久矣(代词,指酒) B 复游于赤壁之下(结构助词“的”) C 放乎中流(介词,“于、在”) D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助词,“……的样子”) 5.下列顾字的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六、作业《前后赤壁赋》的比较
讨论概括两篇之间差异(提示:我们可以试着从写景或是抒情等某一方面入手) 前 后 清幽,明亮的水月禅境秋景冬景山鹤幽情阴森,险峻 主客精神交流 日常生活浅表性 地点江中游 山上游 说理议论 叙事记游 心情
旷达 物各有主,心旷神怡 道士化鹤,气氛神秘